拿到病理单 医生教你这样做

2019-12-17 16:17: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病理诊断常被称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为病患的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是目前公认的疾病最终诊断。拿到病理报告后,往往有一些很重要的注意事项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忽略或忽视,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通过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我们将拿到病理报告后的注意事项归纳为以下三点:一项核对、一项避免、一项支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核对这份病理报告是不是你自己的。病理报告拿到手后,首先应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对。随着就诊患者数量的增多,同名同姓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内进行病理检查的概率也有所增加,加上其他环节的问题,对报告单上的患者信息进行核对是必要的。核对内容包括患者的基础信息和标本信息两部分,基础信息是指病患的姓名、性别、病历号等,而标本信息是指标本来源的方式和部位,如穿刺甲状腺、腔镜淋巴结、胃窦等信息。其中可以重点核查具有唯一性的病历号,其余信息也应准确无误。如若发现患者信息有误,应第一时间与相关科室医师取得联系,进一步核实和解决。

  避免自己给自己下诊断。病理报告拿到手后,应避免自己对病理报告结果的解读。如今互联网应用广泛,医疗知识信息获取相对容易,自我解读病理报告诊断的现象也有所增加,一旦发生错误解读或者解读不全面,则容易引发不良后果。首先,病理报告的诊断内容涉及众多专业诊断词汇,还可能会出现如“符合、考虑为、可能为”等描述性词汇,有些疑难病例即使临床医生查看后还需要与病理科医师对病理报告内容进行进一步沟通;其次,有些疾病的发展是渐进式的,如果自我解读后认为疾病问题不大,没有必要再找医生,就有可能耽误疾病的进一步治疗。所以,专业的事请应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取得病理报告后,应尽快找看诊的临床医师进行病理报告的解读,从而保证后续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病理报告上的建议要支持。某些疑难疾病通过最基础的HE染色往往无法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病理报告上有时会注明建议加做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不同层次的检测方法,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和精准的分型,应遵循相应建议。

  另外,受标本状态、切片制作、疾病诊断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病理报告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诊断结果。遇此情况,病理医生经常会在报告上写明建议,如建议再检、请结合临床分析或者进行外院会诊。此时,一定应给予重视与支持。结合临床分析需要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全方位地对病理报告诊断进行综合分析;外院会诊是由其他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病理科医生再次对病理切片进行判读,期待能得到进一步明确的诊断结果,认同相应诊断或者提出新的诊断,会诊后拿到的病理报告也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利于疾病后续的准确治疗。(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李勇 杨江辉)

责任编辑:宋莉
新闻关键词:病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