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雨,湿疹找上门?济南中研医生提醒:这份预防攻略请收好
闷热潮湿的雨季一到,不少人发现皮肤开始“闹脾气”:泛红、瘙痒、小水疱反复出现,挠破后还会渗出组织液,这很可能是湿疹在作祟。据皮肤科门诊数据显示,雨季湿疹就诊人数较平时激增30%,这份雨季湿疹防护指南,助你科学应对。
湿疹症状多样,可从不同分期和部位进行分类:
急性湿疹
皮肤表现:常突然发病,表现为红斑、密集的丘疹,严重时可出现水疱,疱破后有明显的糜烂、渗出,即有组织液流出。比如手部急性湿疹,可能整个手掌或手指部位发红,布满小丘疹,搔抓后有液体渗出。
自觉症状:瘙痒剧烈,常影响患者睡眠和日常生活,忍不住搔抓。
亚急性湿疹
1.皮肤表现:多由急性湿疹未及时治愈发展而来,红肿和渗出减轻,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仍可有轻度糜烂面。例如在小腿部位,可见皮肤微微发红,有少量细小鳞屑附着,偶尔有薄痂。
2.自觉症状:瘙痒程度较急性湿疹有所减轻,但依然明显。
慢性湿疹
1.皮肤表现: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皮肤增厚、粗糙,纹理加深,像皮革一样,还会有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减退。如发生在肘部,皮肤会变得硬邦邦,颜色可能比周围皮肤深或浅。
2.自觉症状:瘙痒呈阵发性,遇热、搔抓后加重。
以下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你介绍预防湿疹的方法:
日常皮肤护理
1.温和清洁: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水温以32 - 35℃为宜,过高的水温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同时,减少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可选择温和、无香料、无酒精的清洁产品,且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0 - 15分钟左右。对于皮肤干燥者,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每周2 - 3次即可。
2.充分保湿:沐浴后3 - 5分钟内,趁皮肤还处于湿润状态时,及时涂抹保湿霜或乳液,以锁住皮肤水分。应选择含有甘油、凡士林、神经酰胺等成分的产品,这些成分能够有效修复皮肤屏障。日常也需随时注意皮肤保湿,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或环境中。
3.避免刺激:尽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洁精、洗衣粉、消毒剂等。在进行家务劳动时,建议佩戴手套。同时,要注意避免搔抓皮肤,搔抓会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瘙痒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4.控制湿度和温度:保持室内环境的适宜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 - 25℃,湿度保持在40% - 60%。可以使用空调、加湿器或除湿器来调节室内温湿度。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可使用空调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5.定期清洁和除螨:定期打扫房间,清除灰尘、皮屑等过敏原。床上用品、窗帘、沙发套等要经常清洗和更换,可使用除螨仪对床垫、沙发等进行除螨处理。此外,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6.减少过敏原接触: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要尽量避免接触。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时间,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花粉浓度较高的时候。如果需要外出,可佩戴口罩、眼镜等进行防护。家中尽量不养宠物,如果养宠物,要定期给宠物洗澡、驱虫,避免宠物毛发和皮屑引起过敏。
7.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瘦肉、鱼类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
8.注意饮食卫生: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以免引起肠道感染,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湿疹的发病风险。
9.选择合适材质:优先选择纯棉、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羊毛等材质的衣物,这些材质可能会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反应。
10.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湿疹。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阅读、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