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容易“中招”荨麻疹,济南中研医生:主要和以下4个因素有关
盛夏来临,冰淇淋、空调、泳池成为标配,但不少人却被突如其来的皮肤问题困扰——皮肤突然出现大片风团,瘙痒难耐,越抓越肿,这很可能是夏季荨麻疹在作祟。作为皮肤科夏季门诊的“常客”,荨麻疹究竟为何高发?
夏天容易“中招”荨麻疹,主要和以下4个因素有关:
1. 高温多汗,皮肤受刺激
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增多,汗液中的盐分、代谢物与皮肤表面细菌混合,易引发过敏;汗湿的衣物反复摩擦皮肤,也会诱发风团,尤其在脖颈、腋下等多汗部位更明显。
2. 饮食“雷区”多
小龙虾、芒果、冰饮等夏季常见食物,可能含有虾蟹蛋白、植物组胺等过敏原;过量食用辛辣、生冷食物还会刺激肠胃,间接引发皮肤过敏反应。
3. 蚊虫与过敏原活跃
蚊虫叮咬时释放的唾液毒素,会导致部分人皮肤过敏;夏季花粉、尘螨、霉菌随空气扩散,接触皮肤或被吸入后,也容易诱发荨麻疹。
4. 冷热刺激频繁
从暴晒的室外突然进入空调房,或运动后喝冰水、吹冷风,会导致皮肤血管快速收缩扩张,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或“寒冷性荨麻疹”。
预防荨麻疹,记住这5点:
1.避开过敏原:明确过敏食物(如海鲜、芒果)、花粉、尘螨等,减少接触。
2.做好皮肤保护:出汗后及时换衣,避免化纤衣物摩擦;蚊虫多的地方穿长裤袜,远离草丛。
3.控制温差刺激:从高温环境到空调房别急着降温,运动后用温水擦身,少喝冰饮。
4.饮食忌口:少吃辛辣、生冷食物,易敏食材初次少量尝试。
5.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多吃蔬果,减少熬夜。
长期管理:这些人群需重点防护
过敏体质者: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记录过敏日记,找出诱发因素并规避;定期进行过敏原检测。
儿童与青少年:夏季户外活动多,家长需关注孩子是否有抓挠、烦躁表现,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过度食用冷饮。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患者易因代谢紊乱诱发荨麻疹,需积极控制基础病,定期复诊。
夏季是荨麻疹的“活跃期”,但只要做好预防、及时应对,就能远离风团困扰!若症状反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前往皮肤科进行专业诊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