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心防抑郁:济南南郊医院中医科调理疏肝解郁,助心暖如初
中医认为,人体情志与四时变化息息相关。《黄帝内经》强调:“秋三月,此谓容平……收敛神气,使秋气平”,秋季在五行属金,对应肺脏与悲忧情绪,气候以“燥、凉、收敛”为特点。此时抑郁症易发,本质是“本虚标实”——既有肺气不足的体质基础,又受秋燥肃杀之气诱发气机郁滞。

抑郁症属中医“郁证”等范畴,核心病机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衡。秋季抑郁发作或复发,与“本虚标实”相关,济南南郊医院中医科张朝江主任提醒,预防秋季抑郁症需围绕“收敛神气,滋阴润肺,健脾疏肝”核心,从起居、情志、饮食三方面调养:
1.起居调养:顺时敛阳
作息:严格遵循“秋收”规律,建议22:00前入睡、6-7点晨起,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防寒:重点防护大椎(颈后)、神阙(肚脐)、涌泉(足底)三大穴位,防止寒邪导致阳气郁结。
2.情志调节:静以制动
内守神气:通过冥想、书画、品茶等静态活动宁心安神,及时疏导负面情绪(倾诉/写日记)。
意象转换:主动观赏秋景(如红叶),将“凋零”认知重构为“成熟收获”,配合适度社交激发正向情绪
3.饮食调补:三焦同调
润肺防燥:多食白色食物(百合、银耳、雪梨),推荐食疗方:百合莲子粥、冰糖雪梨羹。
健脾益气:忌食生冷(冰饮/生鱼片),常吃小米、南瓜、红枣;湿气重者可饮陈皮茶,或服山药红枣粥。
疏肝解郁:选用玫瑰陈皮茶、佛手柑粥等温和辛散之品,避免辛辣燥烈食物加重秋燥。
4.秋季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若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等症状,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目标是调和气血、疏肝解郁、养心安神。
中药调理(辨证论治,个体化用药)
肝郁气滞型: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心脾两虚型:归脾汤加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肺气不足型:补肺汤或甘麦大枣汤加减,养肺益气、宁心安神。
痰湿内阻型:温胆汤加减,化痰祛湿、理气解郁。

外治疗法(绿色安全,辅助调节)
艾灸疗法:温和灸百会、神门、太冲、关元等穴位,温补阳气、疏肝安神(阴虚火旺者慎用)。
推拿按摩:睡前按摩太阳穴、内关、足三里,每个穴位按压3-5分钟,改善睡眠与情绪。
耳穴压豆:贴压耳部神门、心、肝、皮质下等反射区,每日按压3-5次,调节脏腑功能平衡。
温馨提示:济南南郊医院中医科结合辨证施治,为不同体质的患者提供个性化调理方案,帮助缓解秋季抑郁情绪,让您轻松度过“多事之秋”。若持续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早醒/失眠)、食欲下降、自我否定或消极念头,请立即就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