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赖兴兵:孩子好动难管?6 个方法帮改善感统失调

2025-10-14 16:36:1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神分心常挨吵、错行漏字分数少、胆小爱哭不合群、疯跑好动管不了,其实是孩子感统失调了感统小知识。

  当你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同龄人差距增加,是不是也会疑惑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

  感觉统合是儿童一切能力发展的根本,感统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着儿童的表达、自信心、身体协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而令人们疑惑的孩子身上的短板之处,正是感统失调的一部分表现,给大家分享几个改善感统失调的方法。

  6个方法有效改善感统失调

  1、多抚摸、多接触  获得充足的感觉刺激

  触觉是神经体系最重要的“营养”,掌管着孩子情绪的好坏,因此在早期,需要给予孩子大量适宜的触觉刺激。

  触觉“营养”不足的孩子,往往会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比如胆小、爱哭、黏人、怕生、打人咬人等。所以,家长要多对他们进行爱抚和按摩。

  2、给予孩子足够的爬行时间

  在爬行的过程中,孩子会用眼睛辨别方向,协调四肢,并且抬头的动作还可以刺激位于颈部上方的前庭神经核,对于他前庭觉、本体觉、触觉等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爬行不足的孩子,出现感统失调的几率很大!

  3、运动和劳动缺一不可

  家长过度溺爱、包办和限制,也会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爱思考,笨手笨脚。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后,因为没有办法独立面对各种陌生的情况,会变得十分焦躁。同时,也会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不适应集体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合群,缺乏自信等身心发展障碍。

  如果不想孩子以后发展受挫,那么从现在开始家长就要学会“放手”,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运用身体的机会。比如让孩子爬楼梯上下楼,洗好的衣服自己叠好放在衣柜里,自己穿衣服系鞋带,想吃的苹果自己洗。

  只要父母敢于放手,孩子的身体运用能力就会在一次次的操作中逐渐熟练起来,自信心也会随之而来。

  4、给孩子创造丰富的触觉体验机会

  讲究卫生是好事,但是对于六岁之前的孩子来说,家长过分计较干净与否很可能得不偿失。不让玩水、玩沙、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不允许摸摸碰碰,都是在剥夺孩子感觉学习的机会!

  从感统角度来说,玩水可以给孩子丰富的触觉体验,打水仗和打水球这些比较欢快的游戏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本体感觉。而玩沙可以发展孩子的感知觉,沙子的质地有干湿,有粗细,可以给孩子带来丰富的触觉刺激,对于降低孩子的触觉敏感度有很大帮助!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尽情地玩吧!

  5、不要将孩子交给“电子保姆”

  2岁前不要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儿童长时间盯着电视和手机屏幕看,眼睛会一直追着屏幕上跳动的画面,眼部肌张力会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当他转而去看周围静态的环境时,就会不适应,容易变得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看电视,看手机属于被动接收信息,时间长了,孩子的大脑就会习惯这种信息接收形式,不能很好地主动地去接收外部信息,如此将不利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展。

  家长在家时可以放下手机,陪伴孩子讲故事,玩游戏。要知道,孩子需要的不是动画片,而是父母最沉浸式的陪伴。

  6、6岁前避免认知性教育

  儿童发展遵循“二元制”原则,简单来说,6岁之前讲究“会不会”,6岁之后讲究“好不好”。

  6岁之前孩子体验的越多,尝试的越多,大脑获得的营养就越丰富,日后发展得也会越好。反之,6岁之前过早让孩子被大量认知学习束缚,不仅不利于他的身心发展,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感统失调问题。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不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