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游别让皮肤病“煞风景”!济南中研医生:这份防护指南请收好
国庆黄金周是一年中难得的出游好时机,无论是奔赴山林感受自然野趣,还是漫步海边享受阳光沙滩,亦或是穿梭在热闹的城市街巷,都能让人暂时卸下工作的疲惫。但与此同时,假期出游期间也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复杂的环境、多变的气候、不规律的作息,都可能让皮肤 “闹脾气”。今天就为大家梳理国庆出游常见的皮肤病类型、预防方法及应急处理建议,帮你轻松避开皮肤 “雷区”,尽情享受假期。
出游高频皮肤病:提前识别,精准预防
不同场景下,皮肤面临的“威胁”不同,针对性预防是关键。
1.接触性皮炎:景区的花粉、植物汁液(如漆树、荨麻)、酒店的毛巾床单,都可能成为过敏原,引发红斑、瘙痒。
预防:提前查好目的地常见致敏植物,穿长袖长裤避开;自带便携毛巾、枕套,减少陌生织物接触。
2.日光性皮炎:长时间户外游玩(如登山、海边度假),紫外线会导致皮肤发红、灼热甚至起水疱,尤其肤色浅、易晒黑人群更需注意。
预防:出门前15-20分钟涂SPF30+、PA+++以上的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1次;戴宽檐帽、穿透气防晒衣,避开10:00-16:00紫外线高峰时段。
3.虫咬皮炎:草丛、树林、水边易滋生蚊虫(如蠓、蜱虫),叮咬后可能出现红肿包块,严重时引发感染。
预防:随身携带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液,睡前在酒店房间点驱蚊器;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避免久坐草丛。
皮肤突发不适?3步应急处理
1. 轻度晒伤/泛红:立即转移到阴凉处,用常温生理盐水或凉毛巾湿敷15-20分钟,缓解灼热感,之后涂抹温和的保湿霜(含神经酰胺、泛醇成分最佳),避免用热水洗脸。
2. 蚊虫叮咬瘙痒:用肥皂水清洗叮咬处,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切忌抓挠——指甲里的细菌可能引发感染,导致毛囊炎。
3. 严重过敏/大面积皮疹:若出现皮肤大面积红肿、水疱,或伴随呼吸困难、头晕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停止游玩,前往就近医院的皮肤科急诊,不要自行涂抹强效药膏,避免加重症状。
游玩后皮肤护理:给皮肤 “做个 SPA”
国庆假期结束后,皮肤经过几天的 “奔波”,可能会处于疲惫状态,此时做好皮肤护理,有助于皮肤恢复健康状态。
1.彻底清洁皮肤
游玩回家后,先用温和的洗面奶清洁面部,去除皮肤表面的灰尘、防晒霜残留;
若在户外接触过泥土、植物汁液等,可使用沐浴露彻底清洁身体,尤其是手部、足部等易接触污染物的部位;
清洁时水温不宜过高(37℃左右为宜),避免过度揉搓皮肤,以免损伤皮肤屏障。
2.及时补水保湿
清洁后及时涂抹保湿护肤品,面部可使用保湿精华、乳液或面霜,身体可涂抹身体乳,补充皮肤水分,缓解干燥、脱皮;
若皮肤因日晒出现干燥、紧绷,可敷一片保湿面膜,为皮肤快速补水,但不要频繁敷面膜(每周 2-3 次即可),以免加重皮肤负担。
3.观察皮肤状态
游玩后几天内,密切观察皮肤是否有异常,如红斑、瘙痒、脱皮等,若出现轻微症状,可按照之前提到的应急处理方法缓解;
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不要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延误病情。
国庆假期是放松身心的好机会,希望大家在享受美景和美食的同时,也能做好皮肤防护,让健康的皮肤陪伴你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