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干到脱屑、刺痒?济南中研医生提醒:小心是干性湿疹找上门

2025-09-23 11:29:4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干性湿疹,医学上也常称为乏脂性湿疹或冬季瘙痒症湿疹,其症状主要围绕皮肤屏障受损、水分严重流失引发的干燥、炎症和瘙痒展开,具体表现如下。

  典型皮肤表现

  干燥与粗糙:这是最基础且首发的症状。患处皮肤失去正常的光滑感,变得粗糙、紧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 “磨砂感”,类似于触摸砂纸。

  脱屑:皮肤表面会出现细小的白色或灰白色鳞屑,尤其在干燥程度加重或衣物摩擦后,鳞屑可能会脱落。常见于小腿伸侧、手臂外侧、腰腹部、脸颊等部位。

  红斑与丘疹:随着炎症发展,患处皮肤会出现淡红色或肤色的斑片,其上可能点缀着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红色小丘疹,边界通常不太清晰。

  裂纹与细纹:严重干燥时,皮肤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细小裂纹,尤其在关节活动部位(如肘部、膝盖)或角质层较厚的区域(如小腿)更为明显,外观类似 “碎瓷纹”。

  苔藓样变:若长期反复搔抓,患处皮肤会逐渐增厚、变硬,纹理加深,呈现出苔藓样的改变,颜色也可能变为暗红色。

.21

  干性湿疹和其他类型的湿疹有什么区别?3个核心判断点快速区分

  1.看 “皮肤干湿”:若皮损全程干燥、脱屑、无渗液,大概率是干性湿疹;若有水疱、渗液、糜烂,一定不是干性湿疹。

  2.找 “诱因”:若与 “干燥环境(秋冬)、过度清洁(天天洗澡)” 相关,且无接触史、无过敏史,是干性湿疹;若与 “接触某物、吃某物、家族过敏” 相关,多是其他类型湿疹。

  3. “好发部位”:若集中在 “小腿伸侧、腰腹、手臂外侧” 等皮脂腺少的区域,是干性湿疹;若在 “肘窝腘窝(特应性皮炎)、接触部位(接触性皮炎)、小腿内侧(淤积性湿疹)”,则对应其他类型。

  预防干性湿疹的措施有哪些?

  预防干性湿疹的核心在于保护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维持皮肤滋润,需从环境、清洁、保湿、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多维度入手。以下是具体且可操作的预防措施:

  1、优化环境:减少外界对皮肤的 “干燥刺激”

  干燥、低温、强风是破坏皮肤屏障的主要外界因素,需针对性调整:

  调节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维持在 40%~60%(可通过湿度计监测),避免空调、暖气长时间直吹身体,减少皮肤表面水分蒸发。

  做好户外防护:外出时佩戴围巾、手套、口罩,保护面部、手足等暴露部位免受冷风直吹;若阳光强烈,可搭配温和的物理防晒霜(避免化学防晒剂刺激)。

  避免温差骤变: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室内时,可先在门口适应片刻,减少温差对皮肤毛细血管和屏障的刺激。

  2、科学清洁:避免 “过度清洁” 破坏皮脂膜

  皮脂膜是皮肤天然的 “保湿膜”,过度清洁会直接导致其流失,是干性湿疹的重要诱因:

  控制洗澡频率与时长:

  秋冬季节建议 每周洗澡 2~3 次 即可,老年人或极度干燥者可减少至 1~2 次。

  每次洗澡时间控制在 10~15 分钟 内,避免长时间浸泡(水会溶解皮脂)。

  调整水温与清洁产品:

  水温以 37℃~40℃ 为宜(用手腕内侧测试,不烫即可),避免热水烫洗(会加剧水分流失和屏障损伤)。

  选择 无皂基、低泡、温和保湿型沐浴露(成分表中含 “神经酰胺、透明质酸、乳木果油” 等保湿成分,避免 “皂基、SLS/SLES、酒精、香精” 等刺激成分),或直接用清水冲洗(尤其四肢等皮脂腺少的部位)。

  洗澡后正确护理:

  洗澡后用 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皮肤(避免用力擦拭,减少摩擦损伤),待皮肤仍有轻微湿润感(擦干后 3 分钟内)立即涂抹保湿霜,锁住水分。

  3、强化保湿:主动为皮肤 “补充油分和水分”

  保湿是预防干性湿疹的关键环节,需选择 “锁水能力强” 的产品,并掌握正确使用方法:

  选对保湿产品类型:

  优先选择 霜剂或软膏,其次是乳剂。霜剂 / 软膏含油量更高(如凡士林、羊毛脂、矿脂、植物油脂),锁水能力远强于乳液,更适合秋冬干燥肌肤。

  核心成分建议:含 神经酰胺、胆固醇、脂肪酸(修复屏障的 “三巨头”)、透明质酸(补水)、甘油(吸湿)、泛醇(舒缓)等成分的产品。

  掌握正确涂抹方法:

  用量要充足:面部每次约 1 枚硬币大小,全身(重点是小腿、手臂、腰腹等易干燥部位)每次用量约 5~10ml(可根据皮肤干燥程度调整)。

  涂抹方式:用手掌轻轻按压、拍打皮肤,促进吸收,避免用力揉搓。

  增加保湿频率:

  除洗澡后必涂外,白天可根据皮肤紧绷感补涂 1~2 次(尤其在空调房、户外风吹后);夜间皮肤修复活跃,可厚涂一层保湿霜加强护理。

  特殊部位重点护理:

  手足:选择含尿素(软化角质)、凡士林的厚重护手霜 / 足霜,睡前可涂厚霜后戴手套 / 袜子入睡。

  面部:避免频繁更换护肤品,优先选择 “敏感肌专用”“屏障修复型” 产品,减少功效型(如美白、刷酸)产品的使用。

  干性湿疹看似 “小毛病”,实则是皮肤发出的 “健康警报”。它的预防和治疗没有 “捷径”,唯有长期坚持 “温和清洁、足量保湿、环境适配” 的护理逻辑,才能让皮肤屏障重新变强。这个秋冬,别再对干痒脱屑 “视而不见”,从今天起做好保湿,给皮肤一份安稳的保护吧。

责任编辑:李 震
新闻关键词:皮肤湿疹避免保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