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秋季痘”找上门!济南中研医生:做好这几点,皮肤稳过换季

2025-08-25 10:08:1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入秋后,气温下降、空气干燥,不少人的皮肤开始“闹脾气”,原本平稳的痘痘突然反复,红肿、闭口扎堆出现。其实秋季痤疮频发,多和“干燥”“屏障脆弱”“内分泌波动”三大因素相关,找对原因才能精准击破。

  秋季容易长痘痘,核心原因是季节变化导致皮肤水油失衡、屏障功能减弱,叠加作息饮食调整不当,具体可分为三点:

  1. 皮肤水油失衡:秋季空气湿度骤降,皮肤水分流失速度加快。为了锁住水分,皮脂腺会“过度补偿”分泌更多油脂,多余油脂堵塞毛孔后,就容易形成黑头、闭口,进而发展成红肿痘痘。

  2. 皮肤屏障变脆弱:干燥环境会降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导致屏障保护力下降。此时,痤疮丙酸杆菌等有害细菌更容易入侵皮肤,引发炎症反应,让痘痘加重或反复。

  3.作息饮食“踩雷”:天气转凉后,人们常偏爱火锅、奶茶等高糖高油的温热食物,同时熬夜频率可能增加。高糖饮食会刺激胰岛素波动,熬夜会升高皮质醇水平,两者都会间接促使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进一步加剧长痘问题。

痤疮

  秋季容易长痘痘的人群,主要是皮肤本身敏感脆弱、屏障功能较弱,或生活习惯易受季节影响的群体,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1. 油性/混合性皮肤人群:这类人群皮脂腺本就相对活跃,秋季干燥会刺激皮脂腺“过度代偿”分泌更多油脂,多余油脂更易堵塞毛孔,形成黑头、闭口和红肿痘,比中性/干性皮肤更易受“水油失衡”影响。

  2. 皮肤屏障受损/敏感肌人群:本身角质层薄、屏障功能弱,秋季干燥会进一步降低角质层含水量,让屏障保护力更差。此时细菌易入侵引发炎症,不仅可能泛红、脱皮,还容易伴随痘痘反复。

  3. 作息不规律、常熬夜的人群:秋季昼夜温差大,部分人容易打乱作息(如熬夜追剧、加班)。熬夜会升高皮质醇(“压力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油脂,同时降低皮肤自我修复能力,增加长痘概率。

  4. 偏爱高糖高油饮食的人群:天气转凉后,若频繁吃火锅、烧烤、奶茶等高糖、高油、辛辣食物,会刺激胰岛素波动,间接促使皮脂腺“加班”出油,还可能加重皮肤炎症,诱发或加重痘痘。

  5. 换季护肤不当的人群:比如秋季仍用夏季强效控油的皂基洁面、含高浓度酸类的产品,或只涂爽肤水不涂面霜,会过度清洁、忽略保湿,导致皮肤更干、屏障更脆,陷入“越干越油、越油越长痘”的循环。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敏感肌?

  1. 对外界刺激反应明显:接触护肤品(如含酒精、酸类、香精的产品)、化妆品,或环境变化(冷热交替、风吹、紫外线)后,容易出现泛红、灼热、刺痛、瘙痒等不适,且持续时间较长(如几小时到1天)。

  2. 皮肤状态不稳定:换季(尤其春秋干燥期)、熬夜或情绪波动后,皮肤易出现脱皮、紧绷、红血丝加重,甚至伴随轻微小红疹,且难以通过基础保湿快速缓解。

  3. 耐受范围窄:尝试新护肤品时,即使是温和的产品,也常出现“不适应”(如涂后脸痒、发红);无法使用高浓度功效型产品(如高浓度维A醇、果酸),一用就刺激。

  4. 有长期敏感诱因:比如曾频繁去角质、刷酸过度,或长期使用激素类药膏/护肤品,导致皮肤屏障受损;也可能是天生角质层薄,肉眼可见脸颊红血丝较明显。

 预防秋季痘痘,关键是围绕“维持水油平衡、修复皮肤屏障、调整生活习惯”三个核心,具体可分为4个方面:

  1. 清洁:温和控油,避免过度

  选用氨基酸洁面产品(避开皂基),早晚各清洁1次即可,过度去油会进一步破坏屏障,加剧干燥和出油。

  清洁时重点照顾出油多的T区,干敏两颊轻轻带过,减少摩擦刺激。

  2. 保湿:重点补“修护型水分”

  不止用爽肤水,需叠加含神经酰胺、角鲨烷、泛醇等成分的乳液或面霜,既能补水,又能修复屏障,从根源减少皮脂腺“过度代偿”出油。

  每周1-2次温和补水面膜(避开酸类、酒精类刺激款),缓解皮肤干燥紧绷,维持角质层含水量。

  3. 护肤:提前预防,减少刺激

  若容易长闭口,可每晚局部用低浓度水杨酸精华(0.5%-1%),温和疏通毛孔,避免毛孔堵塞;

  避免频繁使用去角质产品(每月1-2次即可),秋季角质层本就脆弱,过度去角质会削弱屏障。

  4. 生活:调整饮食作息,减少“爆痘诱因”

  饮食:少吃火锅、奶茶、油炸食品等高糖高油食物,多吃梨、银耳、西兰花、蓝莓等补水、抗炎的食材,减少皮肤炎症风险。

  作息:尽量23点前入睡,熬夜会升高皮质醇(“压力激素”),刺激皮脂腺出油,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能明显降低长痘概率。 

  秋季祛痘不用慌,关键是“先修护屏障,再控油祛痘”,避开“越干越油、越油越爆痘”的恶性循环,皮肤才能平稳度过换季期。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