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痒不止?济南中研医生破解秋季皮肤瘙痒症的“防与护”

2025-08-19 12:14:1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不少人会悄悄被一个小麻烦盯上——皮肤莫名发痒。有的人越抓越痒,甚至抓出红痕、脱屑,这就是典型的秋季皮肤瘙痒症。干燥的空气、温差的骤变,让皮肤的“保护盾”变得脆弱,如何安然度过这个“痒痒季”?关键在护,更在防。

  为什么秋天皮肤特别容易痒?

  皮肤干燥: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皮肤水分流失快,容易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过敏反应:接触某些过敏原,如食物、药物、花粉、尘螨、化妆品等,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出现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

  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荨麻疹、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疾病,都可能伴有皮肤瘙痒的症状。

  系统性疾病:一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疾病、肾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也可能导致皮肤瘙痒。

稿定设计-3 (8)

  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因素,可能影响神经调节功能,导致皮肤瘙痒。

  秋季皮肤瘙痒的护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护理建议:

  皮肤清洁

  控制水温:避免使用过热的水洗澡,水温以37℃ - 40℃为宜。过热的水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层,使皮肤更加干燥,从而加重瘙痒症状。

  减少清洁产品使用:尽量减少使用肥皂、沐浴露等清洁产品的频率和用量。这些产品大多呈碱性,会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如果需要使用,可选择温和、滋润型的沐浴产品,且每周使用次数不宜过多。

  缩短洗澡时间: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0 - 15分钟即可。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使皮肤角质层吸水膨胀,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加重皮肤干燥。

  皮肤保湿

  及时涂抹保湿产品:洗澡后3分钟内,趁皮肤还处于湿润状态时,及时涂抹身体乳、润肤霜等保湿产品,以锁住皮肤水分。选择含有甘油、凡士林、神经酰胺等成分的保湿产品,这些成分具有良好的保湿和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

  增加涂抹频率:除了洗澡后涂抹,在日常生活中,可根据皮肤干燥程度,增加涂抹保湿产品的频率,尤其是在皮肤容易干燥的部位,如手肘、膝盖、小腿等。

  生活习惯

  选择合适的衣物:尽量选择纯棉、真丝等柔软、透气的衣物,避免穿着化纤、羊毛等材质的衣物,这些材质容易产生静电,刺激皮肤,加重瘙痒症状。同时,要注意勤换洗衣物,保持衣物清洁。

  调节室内湿度:秋季空气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 - 60%之间。这样可以减少皮肤水分的蒸发,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

  避免搔抓:搔抓虽然能暂时缓解瘙痒,但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炎症加重,形成“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的恶性循环。如果瘙痒难忍,可轻轻拍打或用冷水湿敷来缓解。

  饮食调节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饮用1500 - 2000毫升的水,以补充身体水分流失,维持皮肤的水润。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素的蔬菜水果,如胡萝卜、橙子、猕猴桃等,这些营养素具有抗氧化和保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皮肤状况。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瘙痒症状。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