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里的 “肥瘦调节器”:肠道细菌如何左右你的体重?

2025-08-11 15:50:2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你可能没意识到,肚子里那些看不见的细菌,正悄悄影响着你的身材。近年来的科学研究不断证实,肥胖者与消瘦者的肠道细菌构成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微小的生命体,藏着调控体重的秘密。

  2006年,美国华盛顿大学杰弗里・戈登博士团队的研究率先撕开了这层神秘面纱。他们发现,肥胖者肠道中“厚壁菌门”细菌的数量,远超“拟杆菌门”细菌。更关键的是,当把肥胖小鼠的肠道细菌移植给无菌小鼠,这些小鼠会变胖;而移植消瘦小鼠的菌群,受体则能保持纤细。这一发现首次证明,肠道细菌可能是体重差异的“幕后推手”。

  2013年,针对一对胖瘦不一的同卵双胞胎的实验,进一步巩固了这一结论。研究人员将两人的肠道细菌分别移植给无菌小鼠,结果与戈登团队的研究如出一辙。如今,“F/B比”(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数量比值)成了衡量的重要指标——比值越高,人越容易发胖。日本的实验也显示,BMI≥25的肥胖人群,其F/B比显著高于BMI<20的非肥胖者。

  这两类细菌为何能影响体重?秘密藏在它们的功能里:厚壁菌门中不少细菌擅长从食物中“榨取”能量,让身体吸收更多热量;而拟杆菌门的许多细菌则参与脂肪燃烧,帮助消耗多余能量。这种功能差异,正是它们调控体重的核心原因。

  更令人振奋的是,科学家还找到了具体的“有益菌”。2022年,日本国泽纯博士团队发现,“普氏菌属韦克斯勒菌”能降低肥胖和糖尿病风险。体内这种细菌多的人,体重和血糖更容易保持健康;给高脂饮食发胖的老鼠喂食该菌,不仅体重增长受抑,血糖也明显改善。

  研究推测,这种细菌能产生鸟氨酸等抑制脂肪堆积的物质,还能与其他细菌协作调节肠道环境。未来,通过食物补充这类细菌,或许能成为管理体重和血糖的新方式。

  在济南南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日籍专家相马宁教授的深度研究与专业见解下,我们知晓肠道细菌可不单单是消化的得力助手,更是操控体重的“隐形调节器”。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