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痒”事频发?济南中研医生:止痒别靠“挠” 这些误区要避开

2025-07-15 11:12:28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炎炎夏日,本是穿起短袖短裤拥抱阳光的季节,可不少人却被皮肤瘙痒缠上了身——脖子后面越挠越痒,小腿上抓出一道道红痕,后背像有小虫子爬……这恼人的“夏日痒”到底从何而来?又该如何摆脱?

  夏季皮肤为啥总“闹脾气”?

  环境因素: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汗液分泌多且不易蒸发,刺激皮肤产生瘙痒感;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空气干燥,皮肤水分流失,也会引发瘙痒。

  过敏因素:夏季接触过敏原机会增加,如花粉、尘螨、某些食物等,可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出现瘙痒症状。

  皮肤疾病:如夏季皮炎、痱子等皮肤疾病,在夏季高发,可导致皮肤瘙痒。

IMG_6843

  止痒别靠“挠”,这些误区要避开

  皮肤瘙痒时,很多人会凭直觉采取一些“止痒措施”,但这些做法可能加重症状,以下是常见误区需避开:

  误区1:越痒越挠,挠到止痒为止

  搔抓看似能暂时缓解痒感,但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破损、感染,还会刺激神经末梢,让瘙痒感更强烈,形成“瘙痒-搔抓-更瘙痒”的恶性循环,甚至留下色素沉着或疤痕。

 误区2:用热水烫洗止痒

  热水会暂时麻痹神经,缓解瘙痒,但同时会冲走皮肤表面的油脂,破坏皮肤屏障,加重皮肤干燥,尤其适合夏季因干燥(如空调房)或过敏引起的瘙痒,事后瘙痒会更严重。

  误区3:频繁用强力清洁产品

  夏季出汗多,有人会频繁用皂基沐浴露、搓澡巾清洁,认为“洗得越干净越不容易痒”。但过度清洁会去除皮肤天然保护油脂,削弱屏障功能,让皮肤更敏感,反而易受刺激引发瘙痒。

 误区4:痒了就涂激素类药膏

  激素类药膏对过敏、炎症引起的瘙痒有效,但滥用(如长期用、大面积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问题。且真菌、细菌感染引起的瘙痒(如体癣)用激素会加重病情,需对症用药。

  误区5:忽视“隐性”过敏原

  很多人觉得瘙痒只是“皮肤干”,没意识到可能是接触了过敏原(如夏季花粉、新换的护肤品、衣物材质)。不避开过敏原,止痒措施效果会大打折扣。

 科学止痒,从日常细节做起

  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用温和沐浴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浴后及时涂抹保湿护肤品。

  注意生活细节: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做好防晒措施;室内可使用空调、风扇等调节温度和湿度。

  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酒精等,多吃新鲜蔬果。

  如果瘙痒症状较轻,通过上述措施可能会得到缓解。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

  夏日护肤,关键在“平衡”——既要对抗潮湿闷热,也要守护皮肤水分。做好日常防护,才能让皮肤在夏天也保持清爽舒适,尽情享受夏日美好。

责任编辑:李 震
新闻关键词:皮肤清洁止痒措施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