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风团”突袭 济南中研皮肤科医生:收下这份荨麻疹防治指南

2025-06-13 14:36:27 来源: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夏日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冰镇西瓜、空调房和泳池成为人们消暑的标配。然而,当皮肤上突然冒出一片片奇痒难耐的“风团”,甚至伴随灼烧感和肿胀时,不少人可能遭遇了夏季高发病——荨麻疹。这种看似普通的皮肤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夏日皮肤刺客”。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方面,且不同类型的荨麻疹,其病因也存在差异。了解这些诱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

IMG_6733

 荨麻疹常见原因有哪些

  食物及食物添加剂

  许多食物都可能成为急性荨麻疹的诱发因素,其中以动物性蛋白最为常见,像鱼、虾、蟹、贝类、肉类、牛奶和蛋类等;某些植物(草莓、可可、番茄和葱蒜等)、某些食物添加剂如水杨酸盐、柠檬黄、安息香酸盐、亚硫酸盐等,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进而导致急性荨麻疹。当人体摄入这些致敏食物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敌人”,从而启动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引起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风团、瘙痒等症状。

  药物

  药物也是引发急性荨麻疹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引起过敏的药物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和磺胺等,药物中含有致敏原或其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后可激发免疫反应。此外,药物中含有致敏原或其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后可激发免疫反应。药物引发的荨麻疹,症状可能较为严重,有时还会伴有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物理因素

  物理刺激在急性荨麻疹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都可能诱发。例如,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在接触冷水或冷的物体表面后,局部皮肤会出现风团;胆碱能性荨麻疹多在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酒精饮料后,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发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细小而极痒的风团。

  动物及植物因素

  昆虫叮咬、毒毛虫刺激、某些动物接触(如猫、狗的皮屑),以及接触花粉、吸入真菌孢子、尘螨等,都可能诱发急性荨麻疹。比如,蜜蜂蜇伤后,蜂毒中的过敏原会进入人体,引发皮肤过敏反应;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吸入花粉后就可能出现荨麻疹症状。

  感染因素

  各种感染都有可能诱发急性荨麻疹,包括病毒(如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引起的败血症、扁桃体炎、慢性中耳炎、鼻窦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钩虫、蛲虫、疟原虫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及其毒素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发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荨麻疹的有效预防措施有哪些

  规避常见致敏原

  日常饮食中,对鱼、虾、蟹、贝类、牛奶、蛋类等易致敏的动物性蛋白,初次尝试时应少量食用,观察身体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对于草莓、番茄、可可等易引发过敏的植物性食物,同样要小心食用。同时,尽量减少食用含有水杨酸、柠檬黄、安息香酸盐、亚硫酸盐等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多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若已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应坚决避免食用,外出就餐或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成分表,防止误食。

  减少物理刺激影响

  适应温度变化

  寒冷性荨麻疹患者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做好全身保暖措施,佩戴手套、围巾、帽子,穿厚棉衣,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冰冷物体;胆碱能性荨麻疹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热水浴、情绪过度紧张等可能导致体温升高的行为,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避免迅速进入温度过低的空调房。

  注意皮肤防护

  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皮肤受到过度摩擦和压力,选择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紧身衣物对皮肤的束缚。在进行户外活动或搬运重物时,可佩戴手套、护肘等防护用具,降低皮肤受损风险。同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日光下,外出时涂抹防晒霜,使用遮阳伞、遮阳帽等,预防日光性荨麻疹的发生。

  防范动植物及环境因素

  远离致敏动植物

  定期清洁居住环境,使用除螨仪清理床铺、沙发等,减少尘螨滋生;在花粉传播季节,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佩戴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接触猫、狗等宠物的皮屑,若家中养宠物,定期为其洗澡、梳理毛发,保持宠物清洁。此外,遇到昆虫时不要随意拍打,防止被叮咬或接触毒毛虫,户外活动尽量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

  维护环境卫生

  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定期打扫房间,清理灰尘和杂物,防止霉菌生长。对于凉席、枕巾等贴身用品,要定期清洗、晾晒,避免因潮湿滋生细菌和真菌。使用清洁的泳池水,游泳后及时冲洗身体,减少泳池消毒剂残留对皮肤的刺激。

  增强自身免疫力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 7 - 8 小时的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坚持适度运动,如慢跑、瑜伽、游泳等,每周运动 3 - 5 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的状态,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与朋友倾诉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