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中研皮肤病医院 远离荨麻疹 从日常细节做起!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俗称“风疹块”。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发病机制
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并启动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会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会使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局部水肿,形成荨麻疹的特征性皮损。
临床表现
皮肤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风团,颜色可呈红色、苍白色或正常肤色,风团周围常有红晕,边界清楚,表面光滑。风团通常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消退,一般不超过24小时,但会反复出现,新的风团可此起彼伏,连续发作数天至数周,甚至数月、数年。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瘙痒,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此外,还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多发生在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组织疏松部位,表现为局部肿胀,边界不清,无明显瘙痒,一般持续1 - 3天可逐渐消退。少数情况下,荨麻疹可累及胃肠道、呼吸道等系统,引起腹痛、腹泻、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荨麻疹患者调整饮食习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规律进餐
定时定量:每天固定用餐时间,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持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少因胃肠功能紊乱诱发荨麻疹的风险。
细嚼慢咽:吃饭时充分咀嚼食物,这样能减轻胃肠道负担,使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吸收,降低食物过敏的可能性。
注意烹饪方式
选择合适的方法:多采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烧烤等高油高盐的烹饪方法,以减少食物中的油脂和有害物质,降低对胃肠道的刺激。
减少调料使用:烹饪时少用辛辣、刺激性的调料,如辣椒、花椒、八角等,可适当使用葱姜蒜等温和的调料来调味。
关注食物搭配
避免过敏食物组合:了解自己过敏的食物,避免将它们与其他易过敏食物一起食用,防止过敏反应叠加。
保证营养均衡: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做好饮食记录
记录每天所吃的食物以及身体反应,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过敏原和饮食规律。如果在食用某种食物后荨麻疹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并调整饮食。
荨麻疹患者的饮食需要根据个体的过敏情况进行调整,总体原则是避免食用可能诱发或加重过敏症状的食物,以下是一些具体建议:
避免食用的食物
易致敏食物:海鲜类如鱼、虾、蟹、贝类等,肉类如牛肉、羊肉、鸡肉等,还有蛋类、奶制品、坚果类、豆类等,这些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容易诱发荨麻疹发作。
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以及酒类、咖啡、浓茶等饮品,可能会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加重瘙痒和皮疹症状。
某些水果:部分人可能对芒果、菠萝、桃子等水果过敏,食用后可能引发荨麻疹,需谨慎食用。
可选择的食物
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这些食物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且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新鲜蔬菜:大部分蔬菜如胡萝卜、西兰花、菠菜、白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可适当多吃。
部分水果:苹果、香蕉、梨等相对不易引起过敏,可根据个人情况适量食用。
此外,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避免食用过敏食物。若对某种食物是否能食用不确定,可先少量尝试,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周期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症状较轻且病因明确:如果能快速找到明确病因并有效避免接触,同时患者症状较轻,可能经过3 - 6个月的规范治疗,病情就能得到较好控制,逐渐减少药物用量直至停药,达到临床治愈。例如因接触某种特定过敏原导致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在避免接触该过敏原后,配合药物治疗,症状可能较快缓解。
症状较重或病因复杂:对于症状较重、风团反复发作,且病因难以明确或无法完全避免接触诱因的患者,治疗周期往往较长,可能需要1 - 2年,甚至更长时间。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维持小剂量用药来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比如由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荨麻疹,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免疫调节治疗。
治疗周期还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需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