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赖兴兵:怎样培养孤独症孩子的自主交流能力

2025-03-26 16:29:2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培养孤独症孩子的自主交流能力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结合孩子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引导。

  以下是基于多份研究证据总结的有效方法:

  1、建立基础沟通技能

  替代性沟通工具(AAC)对语言发育迟缓者,可使用图片交换系统(PECS)、语言输出设备(如iPad)、手语等工具。初期通过交换图卡表达需求,逐步过渡到句子结构训练。视觉支持工具还能增加日常活动的可预测性,减少焦虑。

  功能性语言训练重点训练孩子在具体情境中使用恰当词汇(如"要喝水"而非单纯命名"杯子"),结合实物提示(如展示睡衣提示睡觉时间)帮助理解活动转换。使用"是/否"选择题起步,逐步扩展回答范围。

  共同注意力培养通过指向物品、分享兴趣物品等方式,训练孩子与他人共享注意力的能力。例如在阅读时评论图片中的表情,鼓励孩子描述所见。

  2、创造互动机会

  游戏化学习

  地板时间(Floor Time) :跟随孩子的兴趣展开互动,在玩耍中加入新想法,如用玩具车模拟"加油"场景,创造轮流对话的机会。

  假装游戏:提供医生包、厨房玩具等,让孩子主导游戏情节,家长通过角色扮演示范社交用语。

  结构化游戏小组:设计需要合作的游戏(如搭积木、烘焙),明确每个参与者的任务,培养团队沟通。

  日常情境渗透

  将沟通训练融入家务活动:让孩子参与制定购物清单、整理邮件、带宠物散步,在自然情境中练习表达需求。

  外出实践:带孩子去超市时比较家庭成员的食物偏好,讨论不同观点;在公园引导排队玩滑梯,学习社交规则。

  3、提升交流自发性

  等待与回应策略提问后等待5-10秒,给予反应时间。初期可用手势辅助(如点头/摇头),逐步减少提示频率。避免立即代答,通过期待的眼神或重复问题鼓励回应。

  动机激发技巧

  兴趣导向:观察孩子喜爱的物品/活动,将其作为沟通切入点。例如用喜欢的零食图片引导请求。

  意外事件法:故意制造非常规情境(如穿错鞋子),激发孩子注意并主动沟通。

  社会叙事干预编写个性化社会故事,用图片+文字说明特定场景的社交规则。例如:"课间休息时,我可以举手说能一起玩吗?"。配合视频建模示范正确互动方式。

  4、进阶社交思维培养

  视角转换训练通过对比练习(如"妈妈喜欢苹果,你喜欢葡萄")帮助理解不同观点。使用"ILAUGH"模式训练:

  主动性:发起简单对话

  观察倾听:结合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

  推理能力:解读隐含信息

  幽默理解:通过漫画学习玩笑场景。

  对话修复机制教授实用补救语句:"我没听懂,能再说一次吗?"。通过社交工作簿练习赞美用语,如"你搭的积木真高!"。

  5、环境支持与泛化

  视觉提示系统制作可视化日程表,用图片序列展示每日流程。完成独立任务后给予奖励标记,逐步减少成人辅助。在教室/家庭设置沟通角,陈列常用图卡和沟通板。

  多场景协作家校采用统一策略,定期交流训练进展。例如学校用PECS请求文具,家庭延续相同系统索要零食。利用社区资源(图书馆、游乐场)进行泛化练习。

  科技辅助工具使用情绪识别APP学习面部表情,通过视频通话模拟远程社交。对于文字能力较好者,可尝试简单的即时通讯软件。

  6、关键原则

  正向强化:优先关注正确行为,具体表扬如"你刚才举手提问很棒!"

  渐进挑战:从1对1互动开始,逐步加入第三人和小组活动

  压力管理:识别敏感刺激(如噪音),提前用社交故事预告变化,设置"冷静角"供情绪调节

  每个孤独症孩子都是独特的,需持续观察调整策略。研究表明,持续干预下,60%以上儿童能发展出功能性沟通能力。重要的是保持耐心,用孩子适应的节奏推进,珍视每个微小进步。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不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