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童康儿童医院王亚波:骨龄测评到底有什么用?

2024-10-18 09:51:0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当前,“身高焦虑”已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门诊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测骨龄以评估身高发育水平,拿到测评报告后一看跟实际年龄不符,自然更加焦虑。那么,骨龄测评到底有什么用?下面就来聊一聊家长朋友们关心的骨龄问题。

  骨龄是描述儿童骨骼成熟程度的一种方式,儿童的“骨龄”是儿童达到骨成熟这一阶段的平均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会发生大小和形状的变化,通过简单算术可以从儿童的身高和骨龄计算出预测的成人身高。

  一般来说,骨龄通常是在18岁到22岁闭合,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会早于18岁,有的人也会晚于22岁,如果骨龄闭合以后,那么你的身高基本上就停止了。

  因此,从孩子的骨龄和身高对照表可以看出,通常骨龄能决定你身高的高度,但身高也根据个人的一些生长环境,营养因素,家庭环境有关,一般建议3个月1次即可,要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身高尺、同样的站立方法、同一个人测量”,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测量误差了。由于青春期时间的性别差异,男孩和女孩骨龄与身高有不同的对照表。

  骨龄大小影响生长发育?

  1、正常儿童骨龄:骨龄即是各年龄时的骨成熟度。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别应在±1岁之间,落后或超前过多即为异常。

  提前:骨龄比生活年龄大1岁以上;

  延迟:骨龄比生活年龄小1岁以上;

  正常:骨龄与生活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骨龄评估的临床意义: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护;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可用于预测成人终身高;指导内分泌临床用药。

  但是在临床中,对骨龄和身高的判断需要纵向观察评估,单次的骨龄测评不能代表孩子最终的生长潜能。因为有些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可以骨龄快速增长在先,身高快速增长在后,有一定的时间差。

  孩子骨龄越小越好?

  有些家长觉得,骨龄提前预示生长潜能受损,那么骨龄落后于年龄应该预示着生长潜力大。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如少吃生长周期短的食物、采用药物、打骨龄抑制针等方式抑制骨龄,使其落后于儿童实际年龄。

  骨龄和年龄的差值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个范围一般是1岁,并且二者的增长速度应该是相一致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或者骨龄生长速度越来越落后于年龄,也大概率是有疾病在作祟。因此,骨龄并不是越小越好。

  而且已经成长起来的骨龄是不能抑制回去的,药物只能延缓后续的骨龄进展速度。抑制骨龄的药物到底该不该用,一定要经过专业的儿童生长发育医生评估。像中枢性性早熟儿童,使用性发育抑制针确实可以延缓骨龄发育。不过儿童在使用期间需要严密监测,家长们切忌盲目跟风使用。

  骨龄偏小1岁不一定是晚长。骨龄偏小是指实际的骨骼年龄比发育年龄较小,可能是由于发育延迟导致的,还有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生长激素缺乏等原因所导致的。

  很多家长容易误以为孩子晚长,而错过孩子的生长发育时机。

  如一般偏小在1岁以内。需要培养儿童良好饮食习惯,保证均衡营养,有助于改善发育延迟的情况。

  哪些会影响孩子骨龄偏小?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骨龄偏小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的遗传背景可能导致骨骼发育的延迟或滞后,这可能是由家族中存在的基因突变或变异所致;

  2、营养不良:

  若孩子出现挑食的情况,容易导致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骨骼的发育速度会减缓,从而出现骨龄偏小的情况,父母需要注意及时调整饮食结构,促进食欲,以及补充丰富的骨骼营养。

  3、睡眠质量差导致生长激素缺乏:

  现在孩子大多都晚睡而且普遍睡眠质量差,而促进骨骼生长的生长激素主要集中在夜间分泌,睡眠差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骨龄偏小。

  4、骨代谢异常:

  某些骨代谢异常可能导致骨龄偏小,如维生素D缺乏、钙代谢障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可能影响骨骼发育,导致骨龄滞后;

  5、慢性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肝脏疾病、风湿性疾病等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骨龄偏小;

  6、药物和治疗:

  一些药物和治疗方法可能对儿童的骨骼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导致骨龄滞后,如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可能干扰骨骼发育。

  7、压力大:

  心态差,学习压力大,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影响长高,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调节心态。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不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