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谈“核”色变吗?莫让结核挡住爱!

2023-12-27 16:24:5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科普专家:门凤民

  职       称:护士长 

  科普单位: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内科二病区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发生在身体的多个组织和器官,以肺结核最为常见。由于该病治疗具有长期性、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其治疗原则又要求患者长期规律地服用药物,使得患者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治疗的信心,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为了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尽快融入生活,本文就一定要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提升患者的积极性。

  1.了解一下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状态反应

  1.1 诊断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心理状态是悲观、焦虑、恐惧。主要原因是对结核病缺乏了解和认识,误认为是不治之症,继而在思想上产生悲观、失望、不配合治疗的心态。

  1.2治疗阶段

  这个阶段对家庭经济的担忧,成了心理压力的主旋律。由于经济原因,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常会出现延误治疗或治疗不积极情况,这样容易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及病情的加重,使得患者更加痛苦、悲伤。

  1.3治疗结束

  此阶段的患者存在乏力,消瘦,精神不振等情况,同时顾虑重重,担心周围人冷落自己,不敢接触自己,又担心因自己疾病传染他人。害怕工作,社交甚至是影响婚姻和家庭。

  1.4其他情况

  (1)年龄:年龄的不同对其心态转变有明显差异,如老年人因生理功能的减退在性格上会有很大的转变,如固执、烦躁、沉默等。青少年则是质疑、恐惧、自卑和抑郁,甚至会存在报复性行为。

  (2)疑虑心态: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否定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他们通常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好,不可能会生病,要通过多家医院多次检验后才能接受治疗。

  (3)合并并发症:结核病患者往往存在并发症,如肺气肿、糖尿病、高血压等,结核没治好,又出现了并发症,患者心态愈加恐惧、担忧。

  2.应对患者心态转变,正向引导

  2.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正确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以及愈后情况,让患者了解疾病,认识疾病,消除错误认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进展过程,耐心讲解病情,消除患者思想顾虑,使其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2.2尊重差异,积极沟通: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的青少年患者,因其年龄特色为好奇,好动,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幻想,因疾病原因,导致乏力,郁郁寡欢,这时候应适时给予心理梳理,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获得患者的信任,引导他们正视疾病,重建积极向上的心态。

  2.3家庭及社会支持

  (1)家庭支持:家人及亲朋好友应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结核病患者在经过合理、规律的抗结核治疗,达到出院标准时,就不再有传染性。

  (2)社会支持:大家谈“核”色变,是传染病防治宣传的成功之处,可是多数人都忽略了两件事情,第一接种过卡介疫苗的人们体内存在抗体,第二和出院的结核病患者的正常接触是不会感染结核的。大家应该正确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工作和生活。

  2.4给予更多的爱和支持

  信心的建立是一个持久战,就像疾病的治愈过程一样,请给予结核患者更多的爱,包容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坚持的勇气,建立治疗的信心。

  通过多年的工作,医护人员深刻地认识并感受到心态转变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变及预后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针对结核患者心理情绪的转变,请一定正确引导患者,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安心、有信心、有恒心,一起筑起爱的巢穴,让结核病患者能够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重获健康。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