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多动症、抽动症怎么办?济南童康儿童医院百姓放心认可

2023-04-03 20:09:0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据新闻报道,权威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出现多动表现的孩子,患有率约为5%-7%,需要接受干预的孩子约 3000 万人。我国现有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人口数量达到3.6亿,抽动症患病率与发病率分别在5~11‰和1%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大约共有180万~396万左右患病儿童,每年约有36万名新发病儿童。

  但目前每年多动症、抽动症就诊的孩子总数不超过80万人,真正接受临床干预仅十几万人,就诊率不足1%。出现就诊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对多动表现知识的缺乏和重视度不够,等到想挽救的时候往往已经后悔莫及。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在接诊中常常可以发现,因为孩子不听话、注意力不集中、成绩差、冲动任性、挤眉弄眼、伸脖子耸肩,被父母进行棍棒教育的事情时有发生,但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家长往往只归结于孩子性格和教育的问题,却忽略了孩子已经出现了多动、抽动的表现!孩子出现多动、抽动表现,冲动任性,学习困难的时候,大多数家长都存在悲催性的误区,认为孩子好动是正常的。“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这话没错,但是过分的好动就是多动的表现,极有可能是一种症病症。

  据医学数据表明:作为大脑感觉、兴奋及情欲信息传递的脑内分泌神经传导物质的多巴胺才是导致孩子多动、抽动表现的罪魁祸首,它直接影响着孩子体内神经系统的控制机能,对神经递质分布产生障碍。从中医角度来讲就是经筋失养、先天不足、神意不安、神经传导受阻,这才是一系列行为不受控制的原因所在,往往被家长统称为不良习惯。

  儿童多动、抽动的表现有哪些?

  面对孩子多动、抽动和表现,大多家长都是指责、打骂的方式处理,结果导致孩子的叛逆情绪更加严重,还会对父母产生厌恶、仇恨心理,更加不利于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有正确的认识,要先学会辨别孩子的行为是不是多动、抽动。

  1、注意力是否集中:经常出现手脚多动或者在座位上扭转不停,没办法安静的完成一件事,突出表现写作业拖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

  2、是否情绪易激动:冲动任性,顶嘴骂人,打架斗殴,经常情绪波动很大喜怒无常,引起周围和自己家人的反感;

  3、是否缺乏耐心:做作业和游戏时,经常干扰其他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影响很大;

  4、学习困难,较迟钝:看似很聪明,能轻松理解别人的意思,也知道怎么去做,但是就是没有办法去好好的完成;

  5、是否活动过度:经常出现冒险性行为而不顾后果,我行我素;

  6、神经系统障碍:生理尿床在学校或者家中经常丢失必需品,如丢失玩具、笔、书和作业本等;

  7、发生性、运动性、秽语性抽动

  (1)发声性抽动: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

  (2)运动性抽动: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就是眨眼、蹙额、噘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

  (3)秽语性抽动:控制不了的骂人、吐口水、学动物叫。

  家长对孩子多动、抽动症存在的误区

  “其实少儿多动抽动表现,多半是家长的过失。要么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多动抽动问题顺其自然,以自己主观的心态认为孩子没有问题,是正常现象,不管不问;要么就病急乱投医,用错了方法。”

  1、认为极力压制孩子可以让孩子不多动:有些家长对多动症患儿进行大声批评、罚站等过激行为,这样不但不会使孩子少动,反而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

  2、认为多动是孩子精力旺盛,心情好: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孩子的多动是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不及早干预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一旦不良习惯养成,会伴随终生。

  3、多动症等同于抽动症:多动症的患儿是不会抽动的,这是不同的疾病,抽动症大多是小一点的孩子,不要混淆,引起更多害怕的心理。

  4、觉得孩子大了,就自然会好了:不要理所当然的认为。大一点后,多动、抽动症状会减轻,事实上是大部分多动症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出现反社会的冲动性行为,比如犯罪,也可能成为情绪不稳定的人。

  5、寄希望于食疗:多动症是一种疾病,不要回避,只靠食疗是不行的,要及时带孩子就诊。放任不管和错误的处理方式都会给孩子的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