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天养好 来年整年健康

2018-12-21 14:08:00 来源:央广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俗话说,“冬至一天养好,来年整年健康”。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白天慢慢变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养生重点

  一、冬季养生要藏阳气,重点在“躲”。躲暴饮暴食、躲寒凉、躲是非等。

  二、冬至补阳,太阳是天下第一大补品!要晒后背阳气。

  三、冬至养生饮食不可过咸,咸伤肾。

  冬至也是养生的最佳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应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每年冬至,关于吃饺子还是吃汤圆总是争论地络绎不绝。但其实,饺子和汤圆都具有很好的补阳防寒作用!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出自《伤寒杂病论》

  如今冬至吃饺子不再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身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冬至养生——防病

  1、防冻疮——搓手按脚

  冻疮多发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时发生,若能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或防止冻疮发生。

  预防冻疮首先是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和洗手、经常搓手、按摩脚、耳等部位,促进这些器官血液循环,是预防冻疮的好办法;还应坚持适当的锻炼,进一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预防冻疮要注意全身保暖:有些人害怕冻手冻脚,穿上厚厚的鞋袜和手套,结果还是生了冻疮,这是因为没有做好全身的保暖造成的,预防冻疮做到全身整体的保暖才是上策。

  对于过去已生过冻疮的部位,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湿: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凡手套、鞋袜等保暖用品,要宽大、松软、干燥。鞋袜不能太紧,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化纤织品吸潮性不如毛棉织品,并会产生“静电效应”,使血管收缩,最好不要使用。

  预防冻疮还可以通过食物温补和药物预防: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等温性食品,改善营养供给情况,增强身体的耐寒力;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寒冷前服用温补肾阳的药物,另外还要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入,也可在易受冻部位搽抹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也能免遭冻疮来袭。

  2、呼吸道疾病——注意通风

  冬至日四招对抗呼吸道疾病:

  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注意自我防护,尽量少去“高危场所”。

  3、防心血管疾病——御寒保暖

  冷锋过境谨防病变

  “冷锋”是一个气象名词,具体是指冷空气与暖空气的交接面,而这个交接面是被冷空气推动的(也就是冷空气势力更强大些)。冷锋过境是一种天气突变,主要表现于气温、气压、降水、风向风速的突然变化。

  冷锋过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对此最为敏感,每当冷锋来临,在气温由高变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内,心脏疾病发作频繁,约有一半左右的心肌梗塞和冠心病患者,病情不同程度地加重。另外,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咯血等病症都随着冷锋的逼近而加剧。

  阴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

  霾就是空气遭受污染的产物,对健康危害很大。因为特小的微粒可直接侵入人体呼吸系统、肺部和血液,引发哮喘、肺癌、心脑血管病和其他疾病。霾一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人常常显得没精打采。

  冻雨对健康不利

  冻雨,顾名思义就是雨滴与下垫面或空气中物体相碰,立即冻结于表面的雨。它对人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首先,冻雨的形成表明近地层空气温度低于0℃,天气比较寒冷,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冻雨降落时打到脸上或手上,容易直接导致冻伤,所以,冻雨天气发生时,必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下雪需防雪盲症

  雪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民间就有“雪水是良药”的说法,但也不可忽视雪对健康的一些不利影响,最普遍的影响就是容易导致雪盲症,一般发生在雪后天晴、气温较低的白天,形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反射到人眼的角膜,从而引起角膜损伤,其症状是畏光、流泪、奇痒、刺痛、水肿、异物感等。

责任编辑:季明智
新闻关键词:冻疮冻雨冷锋养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