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鸭汤解秋燥清补最适宜 冷水炖鸭肉能去除腥气

2013-09-17 02:15:00 来源:大河网-大河健康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秋日渐凉,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专家吕蔚萍认为,由于夏季吃冷饮、苦瓜等凉性食物多,进入秋天后如果突然热补,肠胃乃至整个肌体会因巨大的反差而不适应,敏感人群可能会发生腹泻、发烧等症状。鸡属于热补,鸭属于凉补,较之于鸡,鸭的营养也更全面,因此,鸭是秋补比较理想的食物。

 

  中医认为,鸭肉可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具有养胃生津、清热健脾的功效。鸭肉适宜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老鸭汤富含骨胶原蛋白、钙、磷、铁等成分,更营养,也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消费潮流。《名医别录》中称鸭肉为“妙药”和滋补上品,民间认为老鸭汤是“补虚劳的圣药”。

  下一页 老鸭最宜解秋燥

  老鸭最宜解秋燥

  许多农村家庭主妇都知道,对于体弱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幼儿,喝鸡汤容易诱发感冒发热,而几乎所有人喝鸭汤则不会产生任何不适。

  营养专家认为,鸭子从春末养到秋季,肉质肥美,营养丰富,能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肉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对于抵抗脚气病、神经炎及抗衰老有特殊功效。研究发现,100克可食鸭肉中含有B族水溶性维生素10毫克,其中6~8毫克是尼克酸,其次是核黄素和硫胺素。每100克鸭肉中还含有维生素E90~400微克,这些都是许多水果所不能达到的;其次,鸭肉所含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5%;鸭肉中还含有较为丰富的烟酸,对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患者有保护作用。此外,鸭肉的脂肪是最健康的,其中各种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脂肪酸与橄榄油的脂肪酸形态最为接近,这对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都有很好的功效。100克鸭肉里还含有300毫克的钾,钾用来平衡钠,对心脏是很有好处的。

  吕蔚萍说,夏秋交替,湿热交杂,更易伤身,秋季的湿热天气既影响食欲,也容易引发身体功能紊乱。平常所说的“秋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秋前燥、秋中燥和秋后燥。立秋后到天气渐冷的国庆前后为秋前燥及秋中燥阶段,这个时期,饮食上要以润燥清补为主;而接近冬天的秋后燥阶段则需要以御寒滋补为主。因而,性凉适合温补的鸭肉正是中秋前后最为理想的动物性滋补食材之一。

  下一页 炖鸭用冷水不腥气

  老鸭炖汤有讲究

  风靡一时的《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句话:愈是高贵的食材,愈是要吃其本身的鲜香味道,这才是美食的至高境界。松茸是大自然的馈赠,鸭则堪称人类养殖出的极致健康美味。那种几乎不添加任何作料的老鸭清汤,最是滋补。

  首先,跟炖鸡以老母鸡为主一样,秋季炖鸭汤也以老母鸭为佳。民间有“夏吃公鸭,秋吃母鸭”的说法,因公鸭肉性微寒,而母鸭肉性微温。如果有机会购买活鸭,最好的选择是买农村散养的老土鸭、一年生以上的母鸭。母鸭俗称麻鸭,公鸭俗称绿头鸭。个头稍小、动作迟缓、羽毛颜色单一的多是母鸭,而颜色鲜艳、活泼好动、个头较大的多是公鸭。超市里卖的冷冻的“半片鸭”,多是规模化养殖的品种鸭,可供选择的余地小,但要选择新鲜的、色泽明亮的。

  其次,清炖老鸭汤宜放姜和萝卜。我国饮食习俗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都健康”之说,秋天则可以很好地把萝卜和姜二者兼顾到一盆老鸭汤里,将健康饮食推向极致。淮扬菜里有一道名菜叫“姜母鸭”,就是做老鸭汤时加进大量的老姜,鸭肉的寒遇上老姜的热,中和成一道性情温和的老汤,颇符合中国中庸、辩证的饮食哲学。而用萝卜炖麻鸭,则有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

  第三,鸭汤需用冷水炖。炖鸭汤最容易产生浓烈的土腥气,这种味道也正是许多人排斥这道汤的主要原因。其实,烹制时只需要稍加注意,便可除去鸭汤的腥气。把鸭放入冷锅里,一次性加入足够的凉水,放入老姜块、大葱段,然后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可以从中午慢炖到晚上,待鸭肉基本炖熟后再放萝卜、冬瓜或其他调配料,这样炖出来的鸭汤就不再有土腥气了。

  下一页 鸭肉配什么最鲜美

  老鸭汤配料有哪些

  炖老鸭汤越清淡越好,只放些葱、姜就可以,一般不需要放大料、花椒、桂皮等调料和中药。电视剧《大长今》里,韩尚宫娘娘用人参、红枣、核桃、松子、大蒜、生姜、葱等原料炖鸭子,做成全鸭汤,并介绍说全鸭汤有补充元气的作用。营养专家则认为,其中的人参应当换作西洋参,因为西洋参是温补的。而这道汤中的生姜、红枣都有祛寒作用,比较适合在深秋或冬季进补。

  适合跟老鸭一起炖汤的配料,除了萝卜和冬瓜,常见的还有海带、老黄瓜等。老鸭与海带炖食,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对老年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心脏病有较好的辅助疗效。鸭肉炖老黄瓜味道鲜美,黄瓜中的黄瓜酶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有效地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作用。老鸭同海参炖食,具有很强的滋补功效,补五脏之阴和虚痨之热。

责任编辑:张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