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旁“物”圆梦心脏无“缺”——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完成全国罕见大缺损全降解封堵器植入术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团队成功完成医院首例全降解房间隔缺损(ASD)封堵器植入手术,为一名13岁患儿完成直径17.9mm大型缺损的完美封堵,是截至目前国内国外儿科临床用可降解封堵器治疗的第二大缺损直径。此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齐鲁二院在先心病介入微创治疗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开启了先心病介入治疗“无植入残留”的新纪元,将为更多的先心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福祉。
精准破局:破解大缺损治疗难题
患儿安然(化名)2个月前体检发现心房间隔缺损,此后家长辗转就诊咨询于省内多家医院均未果,最终慕名来到齐鲁二院向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坤寻求帮助。张坤团队积极为安然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经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血管特检科负责人王永梅多切面测量显示患儿ASD最大缺损直径达17.9mm,远超当前多家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将“应用可降解封堵器时ASD直径≥15mm”作为排除标准的阈值。
面对这一挑战,张坤反复查看超声各项测量数据,凭借多年手术积累的临床经验提出将微创封堵介入治疗作为首选方案,采用全球最先进的全降解封堵器试行封堵。在详尽沟通手术原理、预后优势及潜在风险后,患儿家属坚定选择这一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微创介入显真章
儿童医学中心迅速组织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术前病例讨论,并针对术中、术后可能存在的风险联合制定了完备预案,同时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李奋教授担任技术指导。

手术当日,在导管室、心脏特检科等多个科室的支持协助下,张坤团队从穿刺、建立轨道、植入输送鞘到释放封堵器整个过程流畅,一次封堵成功。由于全降解封堵器在X线透视下完全不显影,封堵器释放全程依托彩色多普勒超声精准引导,心脏特检科郭琳琳凭借精湛的技术操作与张坤团队丝滑衔接、配合默契,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心脏彩超复查显示心房水平分流消失,患儿现已痊愈出院。

技术革新:从“终身植入”到“自然降解”
ASD是由房间隔组成部分的发育不良或者发育障碍所致,为儿童先心病中最常见类型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5%-10%,早期不易被发现,是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除了传统的开胸手术外,经皮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技术得到越来越多患儿和家长的青睐。伴随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心脏病可以通过介入方法进行治疗。
作为儿童心脏病学专家,张坤介绍,既往临床应用的先心病介入封堵器,包括镍钛合金封堵器、表面覆膜或涂层的金属封堵器(陶瓷膜、氧化膜)。但金属封堵器植入后,将终身伴随患者,面临镍离子析出、心内组织磨蚀、血栓形成、传导阻滞等并发症风险,患者成年后在求学、就业过程中有可能因体内金属异物的存在而出现不良心理影响。而全降解封堵器植入体内可以起到帮助心脏自体组织生长修复的桥梁作用,约1年左右完全降解,真正实现“介入无植入,植入无残留”,同时进一步降低术后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
从“金属植入”到“自然降解”,从“终身携带”到“无痕修复”,全降解封堵器的临床应用不仅标志着齐鲁二院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更昭示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理念正在书写新的篇章。未来,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推广,能够为广大先心病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让更多患者将有机会在创伤更小、预后更优的条件下重获健康,造福更多患者群体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