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硬核”科技向“新”力

2024-09-27 17:56:4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27日讯 核医学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当前核医学产业前景如何?又有哪些发展趋势?9月22日,由临沂大学主办、山东麦德盈华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临沂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会议在山东临沂圆满落下帷幕。为期两日的活动中,来自国内外的200余位医学专家、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聚焦核物理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应用,共谋新质生产力硬“核”发展。

(临沂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会议圆满落下帷幕)

(中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荣誉主席张裕民)

  对于核能应用,大家可能首先想到是核电、核能供暖等清洁能源,其实在工业、医学、农业等很多领域都能看到前沿的核技术应用,比如说医学方面的放射治疗、医学成像中就有硬“核”研发的身影。“一提到‘核’,大概不少人心中就会想到‘砰’地一声腾起的蘑菇云。”中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荣誉主席张裕民表示,“过去有一个词叫‘谈核色变’,大家最担心的是这个‘核’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他表示,核医学不等于核辐射,更不等于核泄漏。核医学使用的是医用放射性的核素,它的衰变快,辐射剂量低,是被严格控制在国家安全标准范围内的。

723942b925c95390d22dd3851eaf938

(加拿大卑诗省癌症研究所分子影像及治疗学系杰出科学家,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放射学系教授林国贤)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束发出的射线,来诊断疾病、治疗疾病以及研究疾病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最大的特点是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加拿大卑诗省癌症研究所分子影像及治疗学系杰出科学家、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放射学系教授林国贤介绍,在核医学成像出现以前,很难精确定位隐藏在患者体内的肿瘤块的位置及大小。如今,医生利用核技术就能打开微观世界、洞察多种疾病。

e793b19a66e1643230a5169b5d2618c

(青岛峰玺协同创新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总监张天宏)

  “我国核医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医学认为,许多疾病起源于分子水平的异常,到形态学发生变化时,往往比较晚了,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青岛峰玺协同创新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药物代谢研究中心总监张天宏介绍,核医学的优势在于一些疾病尚处于早期阶段,组织学上还没有明显变化的时候,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来观察这些器官的功能代谢,就能及早发现疾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副会长吴华)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第三届副会长吴华举了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打个比方,夏天我们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肉包,长时间的放置在常温环境下,里面的肉丸有可能会变质。当使用普通的影像去扫描时,我们只能看到面皮里有块肉,却不知道肉是否变味了;但是使用核医学成像分析后,即便没有掰开肉包品尝,我们也能够知道肉丸是否变味。”与传统的超声、ct、磁共振等形态解剖学检查相比,spect(简称ect)和pet/ct在为医生提供“形态改变”影像同时,还能明确病灶的血流、代谢等功能变化情况,能发现病变产生的初期病灶,并对病灶进行定量分析,明确疾病的发展阶段,及时评估治疗方法的疗效。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孔钰教授)

  钇-90治疗肝癌,镭-223治疗前列腺癌、碘-131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在精准医疗赋能健康中国的今天,集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核医学学科,是三甲医院不可缺少的科室。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孔钰教授告诉记者,“‘诊疗一体化’就是将靶向分子成像与放射性核素治疗相结合,先‘精确诊断’,后‘靶向治疗’。诊疗一体化一直是医学界努力的方向,核医学在这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同一种元素不同的同位素,有的可应用于诊断,有的可应用于治疗。比如碘元素的同位素,碘—123发射γ射线做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诊断,碘—124可做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诊断,碘—131发射β射线可用于治疗。”孔钰认为,随着更多新型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发展应用,核医学“诊疗一体化”的优势在一些特殊肿瘤的治疗中,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医生利用核技术“人体照相机”,就能做到“早一点、再早一点”发现病灶,通过影像指导下的精准治疗,最终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由于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属核医学高端影像设备,且我国核医学事业起步相对较晚,相关行业市场长期为国外巨头所垄断。2013年,临沂大学教授、山东麦德盈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继国研制成功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动物pet,2020年又研制成功业内首台0.56mm晶体小动物pet,在pet领域问鼎国际领先核心技术,打破了进口品牌长期垄断的局面,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核医学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核技术应用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在刘继国看来,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效率变革不是单个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核医学学科的发展,要与未来产业紧密相连。我们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核医学产业和产业链上。”

  近两年来,中国发展核医学的信号愈发明显。2021年,我国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随后,多个部门和机构进一步明晰核医学的发展路径,我国核医学发展明显提速。根据国家规划,2021年到2025年全国实现三级综合医院核医学科全覆盖,2026年到2035年,全国范围内实现“一县一科室”。

(耶鲁大学医学院放射及生物医影像学教授、耶鲁PET中心联合主任黄艺耘)

  耶鲁大学医学院放射及生物医影像学教授、耶鲁PET中心联合主任黄艺耘认为,经过长期发展,中国核医疗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技术能力实现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现已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