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特应性皮炎日:对因治疗与长期规范管理,让孩子远离“瘙痒”童年
“刚开学,但孩子皮肤病又犯了,整晚痒的睡不着,白天上学根本没精力……”
“全身没有多少皮肤是好的,都抓烂了”
“孩子身上很多地方都长湿疹,脸上、手上都有,很难过,不愿意和朋友交往,都不想上学了,快急死我们了”
正值开学季,不少孩子饱受瘙痒、皮损等皮肤问题困扰,他们因此害怕社交、不想学习,甚至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仅影响成长发育及身心健康,还严重影响正常学习与生活,也让不少家长苦恼不已。而折磨他们的正是被称为皮肤科领域 “一号疾病”的特应性皮炎。
每年9月14日是世界特应性皮炎日,特应性皮炎(简称AD)是一种由2型炎症反应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皮肤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和皮疹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蔡大幸教授介绍,特应性皮炎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长期规范管理是治疗关键。当前,山东省已有医院开设特应性皮炎专病门诊(简称AD专诊),通过一站式管理,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规范的诊疗和长期管理,帮助患者诊疗少走弯路,得到高质量就医问诊体验和治疗效果。
皮疹、瘙痒、久不愈,特应性皮炎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近年来,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不断上升,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中1-7岁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为12.94%[1],1岁以下婴儿患病率高达30.48%[2],严重影响儿童及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睡眠、认知能、注意力等,给患儿以及他们的父母和照护者们带来双重压力。
蔡大幸教授介绍,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伴有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和皮疹。而反复发作的瘙痒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低龄患儿常常因为难以忍受的瘙痒无法安然入睡,抓挠导致严重皮损;青少年则因为皮肤问题,难以集中注意力,身心健康都受到影响。
为何特应性皮炎会如此之痒?蔡大幸教授介绍:“2型炎症是特应性皮炎的核心发病机制[3],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两种细胞因子起到了关键作用——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IL-4和IL-13的过度表达会刺激炎症介质释放并诱发炎症反应,会激活感觉神经元,刺激痒觉神经通路,引起皮肤瘙痒及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于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当皮肤屏障功能被一次次抓痒,一点点破坏,细菌、真菌感染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此外,早期罹患特应性皮炎,往往提示未来很可能会出现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其他2型炎症相关疾病,因而需要及早开启规范治疗。
两手都要抓:长期主义和对因治疗,打破特应性皮炎瘙痒循环
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并做好长期管理,不仅可以让皮炎消退、瘙痒缓解,还可降低2型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少后续发生食物过敏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的风险。然而,一些患者由于对疾病的认知有限,缺乏规范诊治知识或存在治疗误区,或者在短期治疗没有见效后便丧失了治疗信心,随意更换治疗方案、中断或停止治疗,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导致疾病反复复发或加重。
蔡大幸教授强调,目前特应性皮炎是需要长期用药治疗的慢性病,治疗目标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因此患者不能仅仅在短时间内追求减轻皮损、控制瘙痒,需秉持长期主义的理念,同时需要慎重考虑治疗方式所带来的潜在安全问题和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和婴幼儿患者。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多种新治疗方式如靶向生物制剂为患者带来治疗新选择,特应性皮炎已从之前的对症治疗变革为对因治疗。蔡大幸教授介绍,从作用机制上来讲,创新的靶向生物制剂是对因治疗,可以精准靶向2型炎症反应中关键致病因子IL-4和IL-13的信号传导,从根源抑制炎症反应。目前随着生物制剂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的长期治疗也有了保障。
问诊新捷径: AD专诊助力患者长期规范诊疗,不走弯路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部分患者会经历反复发作、多次就诊的过程,然而普通门诊病人相对较多,没有专门医护团队,在有限交流时间内难以和专家全面沟通,因此,到正规医院找到专业医生寻求规范治疗成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迫切需求。
如今,山东省已开展AD专诊建设,蔡大幸教授介绍,“特应性皮炎作为一个慢病,目前在治疗上提倡慢病管理,因此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和德州院区也专门设立了AD专病门诊,通过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一站式管理,配备专业医护团队,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方便患者得到更均质化的评估与诊疗、更合适的医疗资源,在寻医问诊中少走弯路,提高患者的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效果。”
最后,蔡大幸教授提醒,特应性皮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如符合对称性湿疹超过6个月、有特应性皮炎个人史和/或家族史、或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血清IgE升高等情况,建议尽早到AD专诊明确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诊疗。
[1] 《中华皮肤科杂志》CASCSCD北大核心2020年第2期81-88.
[2] Hanifin JM,Rajka G.Dignostic features ofatopic dermatitis[J].Acta Derm Vene reol,198092(Suppl):44-47
[3]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