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钟敬泉教授、张运院士等撰写的《心腔内超声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鲁网11月1日讯(记者 吴英兰 通讯员 张炎 李小诗)10月6日,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钟敬泉教授、张运院士等撰写的《心腔内超声中国专家共识》英文版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杂志(中科院2区,五年影响因子6.22)发表。中文版于10月30日在《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发表。该共识为全球首个心腔内超声的专家共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共同发起,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内科钟敬泉教授为该专家共识的第一作者,钟敬泉、龙德勇教授为通讯作者。
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 ICE, 又名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在导管的顶端安置超声探头,经由外周血管输送至心腔内部,可直视心脏、大血管,是利用经外周血管送入心腔的超声探头对心脏及其邻近组织进行实时高质量成像和(或)血流动力学测定的超声成像技术。随着心脏介入操作的日益普及和手术复杂性的增加,对术中成像的要求越来越高,心腔内超声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心脏介入操作。
鉴于国内外尚缺乏心腔内超声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由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张运院士团队牵头,组织全国介入性心脏病和心脏超声相关领域的一线专家,经过执笔专家和审稿专家的共同努力,《心腔内超声中国专家共识》英文版在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杂志发表。
该专家共识对ICE的主要临床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汇总出流程图和专家建议。主要包括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包括房间隔穿刺技术、房颤射频消融、房颤冷冻消融等)、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包括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经导管肺动脉瓣介入治疗等)、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左室辅助装置置入、心肌活检、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射频消融以及电极导线拔除术等。
《心腔内超声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对进一步推广心腔内超声在临床上的规范应用,完善心血管病的介入诊疗流程,增加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cvm.2022.1012731/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