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新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58项!

2022-09-09 08:52:3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8日讯 (记者 李震 通讯员 卢骁)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再创新高。共获资助58项,其中面上项目1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项,直接经费合计2094万元,其中内分泌代谢病科获批11项。获资助项目数量比去年提高38%,取得医院历史最好成绩。

  近年来,医院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转方式、调结构、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作风,着力推进“医疗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促进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重点引领,系统培育,促进重大重点项目立项突破;加大投入,积极争创,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注重激励,导向引领,促进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抢抓转隶大学战略机遇,打造一流的科教融合平台,大力推进医教研协同发展、校院融合嵌入式一体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医院出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系列政策,对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立项开展系统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基金培育、申报、立项和激励的新体系。

  压实主体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

  医院实施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立项“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分管、辅导授课,科室主任靠上抓,调动资源予以辅导,层层压实申报责任,坚持符合申报条件人员“应报尽报,以报促育”,真正做到全员动员,全力投入。

  以青年职工为重点,开展项目培育打造。

  以青年职工为申报重点人群,设立科研孵育基金和青年英才计划项目,为新入院和优秀青年职工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支持青年职工探索凝练研究方向,开展青年基金项目申报前期研究,近三年获科研孵育基金支持人群国家基金立项率超过20%。精心打磨“种子”标书,对具有立项潜力的标书予以重点打造,聘请不同专业专家进行多轮指导和修改。关注产出质量高、潜力大的已立项青年项目,予以重点支持,支持项目负责人高质量完成青年项目,为面上项目申报打下基础。

  加大立项激励力度,提升科研人员积极性。

  为立项项目提供大学、医院科研经费双匹配,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为立项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设立科研专用时间,协助项目负责人高质量完成项目计划。实行医师和研究系列“双聘”,为项目负责人提供科研系列晋升途径。在研究生导师聘任和研究生名额分配中,对项目负责人予以政策倾斜,激励科研人员开展研究。 

  以基金工作组为依托,开展项目全程服务。

  组建基金工作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基金申报工作。实行基金申报“导师”负责制,遴选院内优秀研究人员担任基金申报工作“导师”,对标书进行逐份指导修改,提升标书质量。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为引导,开展项目申报常态化支撑,支持学科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交流,融合学术生态圈,鼓励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各类研究辅导,鼓励开展合作研究和联合申报,以国家自然基金申报立项,带动医院各级各类项目立项提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量的增长,反映了医院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最新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名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第32位,位列省内第一,五年总科技量排名第39位,年度科技量值较2017年提高39个位次,实现四年连续稳步提升。医院内分泌病学与代谢病学位列全国第7位,儿科学、肾脏病学、心血管病学、护理学进入全国前20。2019年以来,医院获批9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4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标准化模式动物研究所和1000余平米生物样本库,建设投入使用23个专病数据库。科研立项、成果发表和转化连续突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0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项目8项,科研经费达5.14亿元;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 省部级科技二等奖1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969篇,2020年以来医院完成成果转化40项,其中发明专利转化28项,转化总金额达362万元,转化价值最高的专利转化金额达170万元,在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综合榜单排名第18位,专利转化排名第10位,位列省内第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评价学术实力和人才培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下一步,医院将继续深入落实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代会精神和“135”工程要求,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医药卫生领域重大科学问题,面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科技前沿,支持原始创新研究开展,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治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和新策略的产出,为建设“双一流大学”、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