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结核病,莫忘查肝功

2021-01-22 11:2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22日讯(记者 吴英兰 通讯员 石晓红)4个月前,60多岁的陈大爷因为咳嗽、胸闷到当地县医院就诊,胸部CT检查发现右侧上肺明显病变,结合皮肤结核菌素试验和痰检,诊断为肺结核,开始服用4联药物抗结核治疗。开始2个月陈大爷按时半个月复查一次肝功,没有出现异常。再后来就思想松懈了,一直吃药没有什么不舒服,有2个月没有检查肝功。

  直到最近,家人发现刘大爷皮肤发黄,眼睛发黄,同时刘大爷自己也感到腹胀,食欲不如原来好,小便颜色也深得像浓茶水一样。到医院一查肝功,谷丙转氨酶超过500单位,胆红素300umol/L以上,腹部B超检查甚至还有腹水。医生马上让刘大爷停服所有抗结核药物,并转到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继续治疗,诊断为亚急性肝衰竭。经过降酶、退黄疸、利尿消肿等治疗,刘大爷腹胀逐渐减轻,病情稳定并逐渐好转了。

  据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晓燕介绍,像刘大爷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由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功损害甚至肝衰竭屡见不鲜。目前所使用的抗结核药有十余种,主要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这些药物虽然对结核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也容易引起胃肠不适、肝损害、肾损害、关节损害等不良反应。

  其中肝损害最为常见,病人可以表现为无症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也可呈急性肝炎表现,甚至发生暴发性肝细胞坏死,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老年人、低体重、酗酒、肝炎病毒感染或合并其他急慢性肝病、营养不良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发生肝损害的危险因素。

  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有2种形式,一种是跟服用的药物剂量和时间相关的,称为固有型,具有可预测性,也就是服药越多,出现肝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所导致的肝损害多为此种。另一种称为特异质型,也就是说体质特殊、对某种药物高度敏感的人会发生此种情况,与服用药物的剂量无关,难以预测,有时会伴有发热、皮疹等过敏症状。

  在此提醒广大患者,服用抗结核药物的同时,需要密切监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每隔2周的时间回医院复查肝功、肾功等指标,如果出现问题,医生会根据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暂时终止抗结核治疗。另外除了观察咳嗽、胸痛等结核症状有无减轻,还一定要观察自己的食欲、体力、小便颜色等肝炎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一定及时去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吴英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