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疫情防控的“监督员”与“服务员”——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吕琳
鲁网1月7日讯(记者 吴英兰)责任与担当,当吕琳回首即将过去的2020年时,对这两个词有了格外的体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世界带来全方位冲击。作为一名药监人员,吕琳既当“监督员”,又当“服务员”,始终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马不停蹄
1月24日,山东省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凭着对工作的了解,吕琳敏锐地意识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第一时间梳理了省内红外体温枪、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基本情况,为即将紧张的疫情防控形势做好准备。
“当看到武汉疫情确诊数量激增的新闻时,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回单位。”吕琳回想起当时的决定,还是记忆犹新。
1月26日(正月初二),他主动放弃了休假,立即从老家赶回济南,直接投入到工作状态。
就在当天晚上8点,按照省药监局党组的部署,他连夜出发,立即前往位于菏泽市的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帮扶企业医用口罩的生产、检验,确保产品质量与供应。
保质量是药监人的第一责任。1月28日,吕琳又带着“一定要指导企业把口罩检验合格”的任务要求,踏上了前往日照的路途。
在日照三奇,企业具有较好的口罩出口经验,但是对于医用防护口罩,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急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
到企业后,吕琳就一头扎进了保质量的工作中。比如,指导企业更改加固耳带、更换鼻夹、改进医用防护口罩的设计……最终三奇公司的医用防护口罩顺利检验合格并拿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从日照回来没几天,2月5日,吕琳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烟台,前往烟台舒朗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公司医用防护服生产能力、生产环境、产品原料等情况。
从疫情爆发初期一直到山东省一级响应结束,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吕琳连日奔波在济南、日照、烟台、菏泽等多个城市。不去检查、服务企业的时候,就在办公室负责办理应急审批,协调沟通检验、审评等工作。
疫情形势缓解后,吕琳及时梳理应急审批容缺事项,积极督促相关企业补充完善生物学试验等相关研究资料,全省138家191个应急审批产品已全部补充完善生物学试验、临床准确性研究(额温计)等资料,经审评符合要求后一并纳入产品注册审批档案,确保注册申报资料完整,程序规范。
严守底线
日照三奇是防疫物资重点保障单位。回忆起当时在日照三奇的工作情况,“当时三奇的医用防护口罩未能一次性检验合格,无法获取产品注册证,更不能生产。”吕琳说。
来到三奇的第三天,公司工作人员急匆匆找到他,说有家企业觉得环氧乙烷灭菌耗时太长,还要有14天的解析时间口罩才能出厂,太耽误时间,要把三奇公司的医用口罩运到青岛进行辐射灭菌。
“当时我就急了,我立即找到某企业人员,严厉制止了他。”吕琳说,“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我可能言辞激烈了些,但庆幸的是,这次没有让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到一线,守护住了疫情防控的安全防线。一批批医护人员在一线救治病患,而他们所带的口罩、防护服却是医护人员最后的生命安全守护,我们要当好坚持原则的守门员,容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松懈。”
靠上服务
在指导的众多公司中,烟台舒朗是他投入精力较大的一家。
“舒朗公司原来是个服装生产企业,没有任何医疗器械生产经验,对医用防护服产品认识也是零基础。”吕琳和同事到达企业后,先从法规规定开始讲起,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医用防护服的产品标准、性能指标、洁净车间要求等各种知识,指导公司改建原服装生产车间,并前往其拟租赁的净化生产车间查验,努力扭转舒朗以生产服装的方法来生产医用防护服的意识,协助企业将生产样品连夜送往省医疗器械检验中心进行质量检验。
“作为亲身经历山东省内抗疫医疗器械注册保障工作的一线人员,这一年,我深刻理解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真正涵义。”吕琳觉得,在无数为抗击疫情默默奉献的人们中,他只是普通的一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吕琳时时刻刻把“初心”和“使命”装心中,把“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作为座右铭。
这一年,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药监人员的使命初心——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通讯员 栾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