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师张胜兵收徒,罗浮传道《伤寒论》
8月22日至24日,备受关注的庸胜堂第七届收徒仪式顺利举行。此次仪式不仅吸引了众多中医爱好者与业内专家的目光,更是庸胜堂传承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庸胜堂创始人张胜兵老师,秉持弘扬中医文化的初衷,广泛吸纳天下贤才,积极接纳有志于投身中医事业的门徒,意在延续和发扬中医传承千年的师承传统。
通过这一庄严且神圣的仪式,张胜兵老师不仅向新入门的弟子传授了宝贵的中医知识与临床经验,更将中医文化的精髓以及师徒间的深厚情谊传承下去,为中医事业的薪火相传注入了新的活力。

致敬先贤,虔诚分享,传承创新
活动伊始,主持人发表开场致辞,正式拉开活动帷幕。随后,庸胜堂创始人张胜兵老师神情肃穆地走上前,向医圣张仲景的铜像上香行礼,身姿挺拔地对着先贤深鞠三躬。每一躬,都表达了对医圣的崇高敬意,亦是对中医传承的庄重承诺。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传承中医的志向就此开启。
紧接着,往届优秀弟子邓盈代表庸胜堂向来宾致欢迎词。她回顾了自己在庸胜堂的成长经历,感恩师门的培育,并热忱欢迎新入门的师弟师妹。聆听师姐分享后,新徒弟代表依次上台,抒发拜师感悟,言辞恳切。他们或是被老师的品德所感召,或是对传统医学怀有浓厚兴趣,真诚表示愿跟随张胜兵老师深入临床、钻研经典,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踏入中医之门,以医术服务大众,传承中医真谛。
遵循古礼,传道经典
活动的核心环节——拜师环节,严格遵循古时规矩进行。虽流程简洁,却意义深远。新徒弟们逐一向张胜兵老师呈递拜师帖、行传统拜师礼,并敬上拜师茶。老师郑重回赠徒帖、脉枕及亲笔题字。这些回礼不仅象征着老师接纳徒弟,更寄托着对医术与医德双重传承的期望。

拜师大礼完成,师徒名分确立。随后,张胜兵老师向众人介绍庸胜堂的创立宗旨与发展历程,郑重宣读医训和医规,并对新徒弟寄予殷切期望,希望他们恪守医道、不断进取、心怀慈悲。拜师仪式期间,穿插了舞蹈、小品等文艺节目,为庄严的氛围增添了轻松愉悦之感,展现出师门融洽、亦师亦友、活泼的氛围。仪式尾声,新徒弟在老徒弟的带领下集体朗诵《大医精诚》节选,感悟医者仁心的真谛,提醒每位从医者秉持济世之心、行廉洁之医。
此次收徒仪式还精心设置了讲课环节。张胜兵老师为新徒弟系统讲解《伤寒论》的重要篇章,涵盖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等内容,讲解深入浅出,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徒弟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不时低头记录,唯恐错过精彩观点。讲课过程中,老师设置了互动环节。他微笑着邀请几位新徒弟上台,就课堂内容进行分析。徒弟们沉稳上台,从容阐述辨证思路,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老师不时微笑点头,在关键处给予提示与补充,使分析更为深入。台下徒弟亦认真思考,不时有所领悟,台上台下问答互动,思辨氛围浓厚。此环节不仅加深了大家对经典的理解,更在师生互动中真切体现了中医传承中教学相长的理念。

罗浮游学,问道山水
仪式结束次日凌晨,天色未明,师徒们便开启了罗浮山游学之旅。山路蜿蜒曲折,雾气缭绕,师徒们携手攀登罗浮山,于大自然中净化心灵,在交流中增进情谊与共识。
登上山顶时,恰逢日出,云海翻腾。张胜兵老师迎风伫立,语重心长地说:“罗浮山自古便是医药名山,今日我们于此,不仅是登山,更是寻根。”他鼓励徒弟们以天地为师,以经典为法,将临床实践与自然悟道相结合,真正融会贯通中医精髓。
张胜兵老师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与独特的个人魅力,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徒弟。相信在这位明师的引领下,这批新生力量必将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让千年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