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控糖”到“主动健康”:TIR指标赋能中国糖尿病管理新变革
在中国,糖尿病发病群体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职场人群正面临“工作压力与血糖波动”的双重挑战。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以“糖尿病与幸福感”为活动主题,倡导“提高认知,重在行动,关注职场糖尿病”,旨在提升全社会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引导公众践行健康工作方式,有效预防控制糖尿病。
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关于糖尿病防治行动的号召,中国动态葡萄糖图谱和数字疗法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国AGP&DTx研发中心”)正式启动“SiFree控糖营”全国大型公益项目。该项目由权威机构牵头,聚焦糖尿病管理的核心指标——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倡导“TIR提升5%,小小进步,长期获益”的科学理念,通过公益佩戴、医患专业培训和健康科学普及等举措,推动糖尿病管理从“被动控糖”向“主动健康”转变。
科学共识支撑:TIR成控糖质量核心标尺
《动态葡萄糖图谱报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明确指出,TIR(Time in Range,目标范围内时间)是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质量的重要指标。共识强调,TIR的提升意味着血糖波动的改善,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风险的降低密切相关,是衡量控糖成效的核心参数。
随着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TIR理念正逐步从专家共识走向患者日常生活。通过科学监测和数据反馈,糖尿病患者能够更直观地掌握自身血糖状态,实现“看得懂、管得好”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多项研究表明,持续维持约5%的TIR提升,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对长期疾病管理结局产生积极影响。
公益项目落地:构建医护患协同控糖新格局
“SiFree控糖营”作为中国AGP&DTx研发中心牵头发起的患者管理公益项目,核心目标是通过公益活动和持续教育,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精准的血糖管理支持。

SiFree控糖营线下活动现场
面向患者群体,项目为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CGM体验,帮助他们在确诊初期直观了解饮食、运动、压力等因素对血糖的影响,缓解疾病焦虑,提升控糖认知与治疗依从性。
面向医护人员,项目同步开放免费体验通道,并联合国内知名内分泌专家共同研发 “AGP 规范化应用培训课程”并开展授课。通过培训认证的专业人员将获得官方证书,进一步增强其对 CGM 衍生数据的解读与运用能力,推动 AGP 临床规范化应用,助力糖尿病精准诊疗水平提升。
聚焦职场健康:科学指标守护高压人群
本次活动得到国内外多位专家的支持与关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指出,TIR指标的推广使糖尿病管理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认知”。职场人群面对高压力、高节奏的生活方式,更需要依托科学数据找到适配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来自斯洛文尼亚、巴西、沙特等国的专家也通过线上科普形式,分享了CGM与TIR在不同国家职场环境中的应用实践,为全球糖尿病教育交流注入动力。

(纪教授为本次SiFree项目进行点评,并在糖尿病日为糖友带来科普)

(强薇主任也就患者对TIR的疑问进行了深入浅出解答)
公益辐射全国:凝聚社会协同控糖合力
截至目前,SiFree 控糖营已覆盖全国 18 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服务超过5万名患者,同时汇聚了1.3万余名医护人员和890余家医院共同参与,形成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周边的糖尿病教育网络,构建起“公益+医疗+数字科技”的社会协同机制。
中国AGP&DTx研发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扩大项目覆盖面与影响力,推动CGM技术普及与健康教育并行,让更多患者从“被动治疗”走向“主动健康”,为“健康中国2030”目标实现贡献积极力量。
健康管理是一场长期积累的旅程,而非短期冲刺。“SiFree控糖营”用实际行动证明,哪怕只是TIR提升5%的“微小进步”,也能为患者带来长远的健康获益。在 2025 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之际,一起携手共进,以科学赋能健康,用关爱守护初心,照亮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之路,让每一份健康努力都收获实效。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