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突破:青年脑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逆转之路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每一秒都关乎患者的未来生活质量。在世界卒中日,给大家分享一个34岁患者陆先生的真实病例,他通过及时的治疗和通络药物的辅助应用,实现了神经功能的显著改善,为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34岁青年肢体麻木、口齿不清,竟是突发脑梗死!
34岁的陆先生,某天早晨突然出现左上肢麻木无力两小时,伴有头晕和口齿欠清,被紧急送往医院。入院时,他的左侧鼻唇沟稍浅,左上肢肌力减退,感觉也相应减退。经过详细的医学检查,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3分,提示轻度脑卒中。

第二天头颅CT显示右侧颞枕叶有低密度影;第三天脑血管造影(SA)进一步发现左侧颈内动脉有一个4.5×4.8mm的动脉瘤,左侧椎动脉纤细;第四天头颅核磁共振确认右侧顶叶、颞叶、枕叶存在急性脑梗死灶。
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医疗团队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首先,医生对陆先生进行了溶栓治疗,以尽快恢复脑部的血液供应。随后,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医生为他制定了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并在辅助治疗中加用了通心络胶囊。
为什么在标准治疗方案中加入通心络?
通心络是一种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创新中药。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积极意义。首个口服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72小时内的RCT研究显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后,可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的神经功能预后,患者90天独立生活的比例显著提高。

“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重磅发表于国际综合医学期刊JAMA Network Open
治疗效果如何?看数据说话
陆先生在接受通心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迅速下降,从入院时的3分降至溶栓后的1分,10天后更是降至0分,30天随访时MRS评分(一种用于评估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残疾程度的临床工具。)也为0分,表明他几乎完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能力。
通心络:脑卒中康复的“中国方案”
在通心络的辅助治疗下,陆先生的恢复情况令人鼓舞。他不仅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神经功能,还避免了长期残疾的风险。这一病例充分证明了通心络在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但通过及时的治疗和合理的药物辅助,患者完全有可能实现快速康复。通心络融合了中医络病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已成为脑卒中综合治疗中的重要辅助药物。请共同关注脑健康,科学治疗,享受美好生活。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