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附属医院肿瘤科方恩喜:擅调脏腑,巧治肿瘤

2025-09-01 13:58:5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安徽中医药附属医院)中医肿瘤大夫经过数十年精勤探索,在中医肿瘤治疗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擅于通过调理脏腑阴阳来恢复正气,帮助患者实现与长期瘤和谐共存目标。

  阴阳失衡导致正气亏虚,致生癌瘤

  安徽中医药附属医院肿瘤大夫认为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各脏腑、气血阴阳保持平衡的结果。一旦人体阴阳动态平衡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被破坏了,就会引发各种疾病。比如当人体阴阳失调、阴虚不能制约阳时(阴,指各种体液成分如精、血、津、液等的通称,对机体各个脏腑器官起着滋润和濡养的作用;阳,指阳气,气机,驱动力,起到温养腑脏及运化的作用),可形成阴虚内热、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等多种病症;当阳虚不能温煦阴、阴变为寒时,就会出现恶寒怕冷、纳呆、腹泻、四肢厥冷等阳虚寒象,此即中医所说的“阳虚寒凝”。

  肿瘤,就是人体阴阳动态平衡,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被破坏而产生的。

  安徽中医药附属医院肿瘤大夫指出,阴阳失衡之所以会导致肿瘤的形成,是因为正气是由阴精和阳气结合而形成的。正气具有自我调节、抗病防邪、病后或虚弱时自我修复的作用。阴阳失衡导致阴精和阳气失调,进而使正气亏虚;当正气虚弱到一定程度,失去了自身防病御病的功能时,就会导致浊邪长期停滞体内,酿生癌毒,致生癌瘤,此即古人所说的“正气虚则成癌”。

  调阴阳、复正气,是中医肿瘤治疗重要内容

  调阴阳就是调和脏腑阴阳,具体就是纠正脏腑阴阳偏胜或偏衰,通过恢复脏腑阴阳平衡来改变患者癌性体质,实现标本兼治。对于不同的癌症,具体调理方法不尽相同。肺癌先伤肺气,继而痰瘀毒结聚阻肺气,导致肺宣肃失常,出现气短、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之后癌伤肺络,致使络破咯血。治宜润补肺阴,宣肃肺气,改善其呼吸功能,达到纳气、镇咳、止血之目的。

  食道癌发生时,纳降受阻,咽食哽噎,治当养阴润降,开痰下气,宽胸利膈,以降为通,改善咽食哽噎;胃癌患者胃不纳而脾不运,故易出现胀满、纳差、呕吐等现象,治当补脾助运,调整胃纳脾运之功能,以恢复肠道通降;肝癌之毒混于血中,伤肝体而滞肝络,故治肝癌先宜养肝阴而补肝体,疏肝通络,调整肝脏疏泄与藏血功能;乳腺为肝经所达之所,所以治疗乳腺癌宜益气养阴,宽胸行气,疏通肝络。

  另外如果癌症发生转移、原发癌变扩散转移至临近组织器官时,则阴阳调理应覆盖邻近组织,如肺癌发生骨转移时,应补肾强骨化毒瘀阻止浸延;胃癌肝转移时,治宜解毒通肝络;胰腺癌、胆囊癌发生腹膜转移时,治宜行气破结;肝转移时,宜疏利肝胆。剧烈疼痛多为癌瘤结实阻络所致,非一般行气活血止痛药能见效,需服用虫类药方能奏效。

  调和脏腑阴阳时,当遵循随证而治

  安徽中医药附属医院肿瘤大夫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肿瘤患者在各个不同病程中,其阴证和阳证可发生转变,比如某一阶段阴津不足之阴虚证,会转变为阳气不足之阳虚证;某一阶段阳虚内寒之虚寒证,又会转变为阴虚内热之虚热证,等等。

  此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明辨其阴阳之变化,厘分寒热之属性,判断虚实之转变,及时调整治法,遵循辨证施治的法则。随证而治的优势,是具有针对性,能更快获效,更好地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方恩喜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

  安徽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中医肿瘤学术带头人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肿瘤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参加过国内外各种中医治疗肿瘤学术会议五十余次,并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曾参与“扶正祛邪·抗癌消瘤”等传统古方疗法的研究,对中医肿瘤的理法方药有较深入的研究。擅于通过扶正培本来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并提升手术效果,以达到改善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癌能力之目的;同时重视通过祛邪抗癌来改善肿瘤部位缺氧状态,抑制癌细胞增长,使其向正常细胞转化,以此重建机体正气,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机率。在中医肿瘤治疗上注重传承,敢于创新,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尤其在严重肿瘤并发症和肿瘤急症治疗上都有独特造诣。

  专业擅长:擅长运用“扶正祛邪·抗癌消瘤”治疗各种中晚期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肝癌、食道癌、肠癌、乳腺癌、胰腺癌、胆癌、宫颈癌、肾癌、鼻咽癌、恶性淋巴瘤、脑瘤等;尤其针对治疗康复治疗有精深造诣。针对每个患者病因、病情确定个性化专属诊疗方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在中晚期肿瘤治疗方面,以配伍精当、收放自由、存活率高而闻名业内,深受患者肯定。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