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K菌危险狂飙:千亿市场或将遭遇“NMN时刻”?
2025年夏天的益生菌市场,正上演着冰火两重天。一边是京东天猫数据亮起刺眼的爆红灯:AKK菌产品销售额从1月的600万元猛冲到6月2300万元,半年暴涨383%,货架上挤满标着“代谢救星”“减重密码”的瓶子。
另一边是科研文献的爆炸式增长——PubMed数据库显示,2025上半年关于嗜粘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muciniphila)的研究论文数量同比激增210%,实验室里的微生物正被资本加速推向神坛。
“这场景太熟悉了,简直就是三年前NMN的复刻。”某跨境保健品采购负责人私下感叹。就在上月,曾创下60亿销售额的NMN因政策监管突然下架,无数商家库存一夜清零。而眼下AKK菌面临同样的隐忧:国内70%的产品以“固体饮料”身份游走灰色地带,卫健委的食品原料名单上仍不见其踪影。
2023年综述《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supplementation o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明确揭示:AKK菌并非万能的“神药”,它也存在双刃剑效应。在特定肠道微环境中,AKK菌过度富集可能加剧炎症性肠病(IBD),而且帕金森患者肠道中其丰度异常升高。
但当前商家在宣传时,几乎回避“适用人群”的边界,这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潜在的健康隐患。
目前,国内AKK菌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在监管方面,AKK菌未获食品原料资质,处于灰色地带,但电商平台仅需“检测报告”即可让产品上架,这直接导致含量虚标、菌株混淆等问题泛滥。与国际相比,欧盟严格限定灭活菌剂量(340亿TFU/日)并标注“非活菌制剂”,而中国尚未建立相关的剂量标准,差距明显。
AKK菌如果重蹈NMN的覆辙,不仅会让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更可能摧毁消费者对“下一代益生菌”的信任根基,给整个益生菌行业带来沉重打击。
巨擘对决:2亿美元收购VS中国智造
6月的布鲁塞尔,一则消息震动行业。国际食品巨头达能(Danone)宣布以2亿美元全资收购比利时企业The Akkermansia Company,将明星菌株AkkMucT收入囊中。该菌株在临床试验中展现的代谢调节能力,被视为撬动千亿市场的钥匙。
毫无意外,AKK菌未来必将备受资本关注。
混沌之下,中国企业的反击已经悄然来临,在江苏著名长寿之乡如皋,长寿原料供应企上海原衍生物从30位百岁老人肠道中分离、培育出特殊AKK菌株,其中一株AKK菌株便是被后来大名鼎鼎的“AKK001”,正是这株菌株,悄然改写了游戏规则:
更适配国人肠道:相比欧洲菌株,AKK001的2368个编码基因中,有37组独特基因簇能增强胃酸胆盐耐受性,存活率提升3倍;
量产技术破局:通过独创的柔性高密度发酵平台,把AKK菌活菌存活率从行业平均的30%提升至85%,成本直降80%;
临床证据闭环:7项人体试验证实,每日补充300亿AKK001活菌的用户,8周后平均腰围缩减3.58cm,甘油三酯下降17.2%;炎症因子降低70%,更好地支持肠道屏障稳健,尤其是虚弱的老年人肠道;
高胞外黏蛋白表达,实测生物量高出规格值1/3,功效更强,添加量更少,日服成本更低。
因此在全球化布局和竞争中,上海原衍生物凭借旗下AKK001菌株走出了独特的“中国方案”。出海方面,原衍生物AKK菌以灭活剂型通过欧盟EFSA认证,陆续通过成功打入欧洲市场。产能方面,两期工厂扩建落地,通过三班倒生产来应对订单需求,在2025HNC展会上吸引了多国渠道商关注,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在国内市场上,购买了AKK001菌株的知名生科品牌TimeShop,首个推出的肠道养护AKK补剂一炮而红,在2025年6月大促中,全周期成交超1500万,是国内首个销售破10万瓶成交的AKK菌株,这一消息被《中国网》《南方周报》等媒体相继报道。
“我们扩建两期工厂不仅是为了追风口,”原衍生物AKK菌生产线负责人表示,“而是要解决AKK菌安全工业化、全民商业化的最后1公里”。
原衍生物在技术上不断创新,采用巴氏灭活技术处理AKK001,意外发现灭活后的功效反而超过活菌。灭活菌不仅规避了免疫风险,适配放化疗、术后等敏感人群,而且与岩藻多糖复配后,抗炎效率提升46%,实现了技术上的升维。
政策试水:AKK菌未来仍需谨慎中前进
原衍生物对AKK菌的处理与探索,或许是国内企业避免重蹈NMN的覆辙的尝试之一。而想实现AKK理性繁荣,仍需要政策端的权威判断。
目前,虽然国内并非开放AKK菌的食品原料申请通道,但在今年8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答复了《关于强化益生菌功能声称及评价研究,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截至2025年6月底,现行有效的保健食品注册证书1.35万余张,但是以益生菌为保健食品原料的注册产品仅有120余个,2024年仅有3个注册新产品,2025年截至目前仅获批1个。
在已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的目录包含24个营养素及对应85个化合物,辅酶Q10、褪黑素、螺旋藻等10种非营养素补充剂原料——从这几类已然成为市场爆火原料中不难发现,官方层面的承认仍是AKK菌充分市场化的前提。
当然,狂飙之后,还得靠“硬科技”才能写新结局。AKK菌的未来,不应在神化的狂欢中迷失,而应在理性土壤中扎根。上海原衍生物等原料研发企业能否让AKK菌跳过“NMN陷阱”,答案或许就藏在实验室的显微镜下与工厂的流水线中。
部分参考资料:食品伙伴网 《别让“AKK”成为下一个被禁止的“NMN”》
中国网 《原衍生物:一株国产“菌株”,何以创造千万成交?》
Being科学公众号 《达能重金收购案引爆AKK菌赛道:国产菌株与国际巨头的差异化竞争》中研网 《2025年中国益生菌行业:AKK菌成新宠,市场前景广阔》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