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应该从几岁开始?济南普瑞眼科提醒家长注意这几个年龄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发现美的第一感官。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呈早发、高发态势,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突出问题。
儿童青少年时期近视如果得不到有效防控,一旦发展成高度近视,成年之后罹患病理性近视和其他眼部疾病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加,甚至有致盲的风险。因此,对于家长来说,随时关注孩子的视力情况并尽早进行近视防控,意义重大。那近视防控应该从几岁开始?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济南普瑞眼科医院为大家解答:
青少年时期不同阶段的近视防控目标不同,具体可分为3个年龄段:0岁至8岁、9岁至13岁、14岁至18岁。
0岁至8岁:防止远视储备过快消耗
这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个年龄段,关键词是“远视储备”,防止远视储备过快、过早地消耗。
刚出生时一般会有3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即为远视储备。随着年龄增长,眼睛逐渐向正视化发展,远视储备会逐渐被消耗,若远视储备消耗过快,就容易引起近视提前发生。医生通过散瞳验光等专业检查,可以了解孩子的远视储备余量。孩子到了9岁左右,远视储备还能保留100度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因此,建议尽早给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且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此外,临床中还有一些“屈光参差”的病例,即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不近视。这种情况更复杂,对孩子立体视觉的发育、对距离的判断都会造成影响,一旦发现应尽早治疗。
9岁至13岁:减少近距离用眼增加户外活动
这一年龄段近视防控的关键词是“近距离负荷”。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孩子的“近距离负荷”(指平面的、近距离的视觉)会增加,但儿童视觉发育最需要的是户外的动态视觉,如远和近的变化、立体视觉的变化等。这一阶段,孩子的身体处于迅速发育的阶段,眼睛轴距也在快速发展,一旦近视,发展的速度会特别快。家长要注意,如果孩子总是近距离看书或总是眯着眼看东西,那么就有可能是近视。建议家中常备一个3米或5米的视力表,以便观察孩子的视力变化,同时减少孩子近距离用眼,并增加孩子户外活动时间,每天1到2小时为宜。
如果要量化近视度数的控制,可以一个10岁200度近视的孩子为例。在10岁至18岁的8年时间里,假设有400度的近视度数增长空间,那么孩子每年的近视增长度数就要控制在50度以内,25度以内则更加理想。这一阶段可以通过佩戴角膜塑形镜等方法来进行控制。近视是不可逆转的,除了尽力防控之外,还要防止近视向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发展。
14岁至18岁:控制在“600”和“26.5”以下
这是儿童近视防控的第三个年龄段,关键词是“高度近视”。防止近视变成高度近视,也就是预防成年后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转化的可能。病理性近视是一种致盲性眼部疾病,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视神经萎缩等。
有两个数字家长要注意:“600度”和“26.5毫米”,前者是指近视的度数,后者是眼球的轴距。近视度数在600度及以上、眼轴长度在26.5毫米及以上,即为高度近视。如果在18岁之前,近视度数可以控制在600度以内,眼球的轴距控制在26.5毫米以内,那么之后随着身体发育定型,眼睛的度数和眼球轴距基本不会再发生明显变化。如果在18岁之前,眼睛超过这两个数值,发展为高度近视,那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度数和轴距可能会不断增长,从而增加了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发展的可能。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家长发现孩子近视了,需要及时带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验光,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并定期检查,度数不合适时需要及时更换。科学验配,科学戴镜才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增长。
济南普瑞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病专科作为医院特色的专科之一,以从事眼科近40年、擅长青少年近视防控及斜视弱视的张立贵博士为专科带头人,汇聚临床经验丰富的视光医生、视功能检查及训练师、角膜塑形镜验配师、高级职称验光师等,开展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斜弱视治疗、医学验光配镜、双眼视功能检查及训练、低视力康复等特色诊疗,致力于为全省青少年儿童提供个性化眼健康诊疗方案。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