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的这些表现可能是抑郁信号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中高考承载着太多期望。成绩公布后,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情绪波动明显。从心理学角度看,有些孩子因成绩未达预期而陷入焦虑,反复回想考试中的失误,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情况;有些孩子因成绩理想度不足或面对现实的落差而感到失落、空虚;有些孩子;有些孩子基于现有分数,不确定未来方向,对填报志愿、大学生活感到困惑和担忧;还有的孩子因发挥不佳或成绩不理想陷入自我否定,认为辜负了父母、老师的期待,前途一片灰暗,甚至产生抑郁情绪。
青少年阶段心理敏感脆弱,中高考成绩带来的巨大压力,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部分孩子的心理防线,值得家长和学校高度关注。
青少年抑郁有哪些表现?
青少年抑郁症状往往较为隐匿,除了常见的情绪低落、对事物失去兴趣外,还可能表现为脾气暴躁、叛逆,与家长、老师频繁冲突;学习上动力全无,成绩大幅下滑;睡眠和饮食规律被打乱,要么失眠、食欲不振,要么嗜睡、暴饮暴食;甚至部分孩子会通过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痛苦。心理学家提醒,若孩子连续两周以上出现上述情况,需警惕抑郁症的可能。
科学干预:从“情绪急救”到“心理重建”
应对青少年抑郁需分阶段进行。
“情绪缓冲期”(成绩公布后1-2周):通过运动、艺术创作等方式释放压力,避免沉迷虚拟世界。可尝试“情绪日记法”,记录每日感受,帮助孩子梳理思绪。
“认知重构期”(2-4周):引导孩子重新定义考试的意义。心理专家建议用“生命线练习”回顾成长历程,发现考试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节点。
“目标孵化期”(1个月后):制定暑期计划,如学习新技能、参与志愿活动,帮助孩子找到新的生活重心。
解郁除烦胶囊:抑郁症治疗新选择
临床中对于抑郁的治疗,尤其是青少年抑郁的治疗,创新中药获得了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在日前召开的“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2025年络病学术会上,北京同仁医院马小丽教授指出,“解郁除烦胶囊具有多通道作用及良好的抗抑郁焦虑效果,且临床安全性更高,可作为抑郁症治疗的新选择。“
马小丽教授在会上作学术报告
马教授介绍,动物行为学研究显示,解郁除烦胶囊可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NA、DN、5-HT发挥抗抑郁作用。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样本量达560例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主要证候为气郁痰阻、郁火内扰证患者,解郁除烦胶囊可显著降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缓解躯体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解郁除烦联合多元化有氧运动的临床研究显示可提升青少年抑郁症整体疗效,减弱抑郁人格倾向、精神病态人格倾向,转变患者疾病应对方式。此外,临床研究表明,解郁除烦胶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当,明显低于氟西汀,安全性良好。
全方位呵护,助力青少年走出阴霾
除此之外,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同样关键。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理解与鼓励,陪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利原因,制定新的学习或发展计划。学校可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成绩,增强心理韧性。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