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干预+家庭训练 高亮主任帮助多动患儿逆袭

2025-04-30 10:29:0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在儿童多动症的治疗领域,高亮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治疗理念,帮助众多家庭走出困境。他常强调:“家庭是多动症孩子康复的第一课堂,家长的积极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环。”

  接下来,将通过真实案例与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家庭干预在多动症治疗中的重要性与实践策略。

  案例直击:家庭干预如何改变孩子

  案例一:小宇的专注转变

  小宇是个 10 岁男孩,患有多动症,在学校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在家写作业时,常常被窗外的声音、玩具吸引,一小时的作业能磨蹭到半夜。家长尝试过批评、催促,效果却适得其反。找到高亮主任后,高医生为小宇制定了治疗方案,并重点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干预。

  高医生建议家长重新规划小宇的学习空间,将书房里的玩具、电子产品全部移走,只摆放必要的学习用品,打造简洁、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将作业拆分成 15 - 20 分钟的小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小宇就能获得一个积分,累计积分可兑换周末去公园玩耍、看电影等奖励。此外,家长每天安排 30 分钟与小宇一起进行亲子阅读,通过共读故事书,培养他的专注力。

  经过三个月的家庭干预配合药物治疗,小宇的变化显而易见。他能专注完成作业,不再频繁分心,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在学校的表现也逐渐好转,成绩稳步提升。

  追根溯源:多动症的病因剖析

  1. 遗传因素:基因密码的 “小差错”

  多动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度,研究表明,约 75% 的患者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多动症或其他精神类疾病。某些特定基因,如多巴胺受体基因(DRD4)、血清素转运体基因(5-HTT)的突变,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和传递。就像电路中的开关出现故障,导致大脑信号传输紊乱,使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 。

  2. 大脑发育异常:神经环路的 “延迟启动”

  多动症孩子的大脑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高亮主任团队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发现,这类孩子的前额叶皮层、基底神经节等区域发育迟缓,负责执行功能(如注意力、自控力)的神经环路连接较弱。这就好比电脑的核心处理器性能不足,难以高效处理学习、社交等复杂任务,从而表现出易分心、做事难以坚持等问题。

  3. 神经递质失衡:大脑 “信使” 的 “交通堵塞”

  大脑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如同传递信息的 “信使”。当这些 “信使” 分泌不足或传递不畅时,大脑各区域间的沟通就会出现障碍。例如,多巴胺水平较低,会导致孩子缺乏动力和专注力;去甲肾上腺素失衡,则可能让孩子难以控制冲动行为,像无法克制突然插话、抢夺物品等举动。

  4. 环境因素:成长土壤的 “隐形影响”

  孕期与产期风险:母亲孕期吸烟、酗酒、感染,或孩子出生时出现早产、低体重、窒息等情况,都可能增加多动症的发病几率,影响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

  成长环境:长期处于高压、混乱的家庭环境,如父母频繁争吵、过度严厉或溺爱,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此外,铅、汞等重金属污染,以及食品中的人工添加剂,也可能干扰孩子的神经系统,诱发多动症。

  高亮主任家庭干预核心策略

  1. 环境优化:打造专注力 “温床”

  高医生指出,混乱、嘈杂的环境会加重多动症孩子的分心症状。家长应做到:

  学习空间简洁化:书桌只摆放当前任务所需物品,避免过多装饰和杂物;

  减少干扰源: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写作业时关闭电视,手机调至静音;

  设置规律作息:固定起床、学习、运动、睡觉时间,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

  2. 行为管理:用正向激励代替批评

  制定清晰规则:规则简单易懂,如 “写作业时不离开座位”“玩完玩具要收拾”;

  建立奖励机制:选择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奖励,如积分兑换小礼物、亲子活动;

  避免过度批评: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用 “我希望你……” 代替指责,例如 “我希望你能先完成作业,再去玩游戏”。

  3. 情绪支持:做孩子的 “情绪导师”

  情绪识别训练:通过绘本、动画教孩子认识不同情绪;

  示范冷静方法:家长以身作则,遇到问题时先深呼吸、冷静思考;

  倾听与共情:孩子情绪低落时,耐心倾听,给予拥抱和安慰,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多动症的治疗是一场 “持久战”,家庭干预如同照亮孩子康复之路的明灯。在高亮主任的专业指导下,无数家庭通过科学的家庭干预,帮助孩子克服多动症的困扰,重获健康与快乐。如果您的孩子也正在与多动症抗争,不妨从家庭干预做起,与医生携手,为孩子的未来保驾护航。

  声明: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