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友华普惠·港医科普专题】青少年如何科学近视防控,让大眼睛远离小眼镜!
为什么近视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近视是否可逆?目前有哪些有效的近视矫正方法?青少年如何科学预防近视?
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孩子已经患上了近视。5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让“大眼睛”远离“小眼镜”,采用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进展速度,早已刻不容缓。
1、根据公共卫生层面进行近视防控策略分期
目前临床诊疗上关于近视的分类,可以指导临床实践,但不能很好地指导公共卫生层面近视的预防和控制。增加根据公共卫生层面近视防控策略的分期,可以将近视防控措施和技术针对性落实到不同屈光状态人群,从而更加精准地开展近视防控工作。从公共卫生层面将近视防控分为近视前驱期(近视前驱状态)、近视发展期、高度近视期、病理性近视期,杭州友华普惠眼科针对不同的近视发展分期给出了相应的近视防控策略,不断促进近视防控工作的开展。
2、重视儿童远视储备的保护
远视储备是用来监测屈光度发展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远视储备一旦提前消耗完,短期内容易发展为近视。为保护远视储备,应尽早开展近视防控工作,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在学龄前应定期接受儿童眼保健及屈光筛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等,使远视储备保持在正常范围。需要强调的是,远视储备如果超过相应年龄的上限,则应注意儿童是否患有远视眼。此外,在儿童眼球发育过程中,视力和屈光度的发育是相互匹配的。如果远视储备在正常范围内,还应关注儿童的视力情况。
3、加强儿童青少年的户外活动
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户外活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切实有效地达成防控近视的目标,必须充分保障户外活动的时间量,确保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这不仅需要在学校中增加课间户外活动的频率和时长,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间隙能够充分接触自然光线,放松眼睛;而且在放学后以及周末等课余时间,更需要家庭发挥主导作用,家长或监护人应积极主动地带领孩子投身到户外活动当中,通过这样全方位的努力,从而得以实现每日户外活动的时间目标。
研究表明,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作用与暴露时间和光照强度有关,因此为更好发挥近视防控的作用应强调到户外进行活动。目前学生群体近视等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具有普遍的公共卫生影响因素,因此从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角度,倡导不仅单纯在户外还应进行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可对多种疾病达到防控的目的。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协同配合,才能为儿童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视力保护和全面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清晰的视界中茁壮成长,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4、近视的矫正和控制的重要性
单纯性近视者需以合适方式矫正以获清晰远视力,儿童青少年更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近视进展速度,避免度数过快增长。角膜塑形镜和多焦软镜等器械及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都是控制近视进展的措施,使用后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近视,但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发展进程。待年满18岁,且两年内近视度数稳定的情况下,可通过近视矫正手术改变眼屈光度,重新获得高清视力。
需要注意的是,近视术后眼底结构不变,高度近视患者因眼轴拉长多伴眼底病变,其眼底病理性改变仍然存在,所以早期的近视防控工作尤为重要。即使通过手术方式矫正视力后,依然要注重用眼卫生,需定期复查,牢记“近视手术只是重获高清视力的第一步”。
5、重视高度近视的相关眼病
高度近视会因眼轴增长而使眼球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容易发展成病理性近视,进而带来诸多眼部并发症,包括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同时青光眼、白内障、斜视等眼部疾病的发生风险也会显著上升。所以,高度近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既要注重保护视力,更要着力防控相关眼部并发症。
杭州友华普惠眼科温馨提醒您:青少年要科学预防近视,让大眼睛远离小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