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如何开展中西医治疗?

2024-05-28 18:22:4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科普专家:关雅素   陈纪仲   付宏宇

  科普单位:北京市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  

  在神经内科疾病当中失眠较为常见,其会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若治疗不及时会对其心理情绪、工作生活等造成影响。中西医在失眠治疗中均有深入研究,治疗方案与病情严重程度、病因等方面有关,所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差异。对此,本文对失眠如何开展中西医治疗进行讲解。

  失眠的病因

  1.环境因素

  不适宜的睡眠环境是引发失眠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强光刺激、外界噪音、气温过热或过冷等。

  2.心理精神因素

  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不愉快事件容易引起负性心理,如焦虑、担忧、悲伤等均会引起失眠。此外,工作压力较大、过度思虑、长期精神状态欠佳也会导致失眠发生。

  3.行为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入睡不定时均为主要行为因素,如睡前喝咖啡、长期夜间作业、日夜颠倒、过度兴奋等会影响睡眠节律的因素从而引发失眠。

  4.年龄因素

  年龄因素与失眠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生理功能会下降,容易出现夜尿多、睡眠浅的情况,使得老年人入睡时间延长,容易发生失眠。

  5.药物因素

  强心药物、平喘药物、利尿药物等均会对神经系统等组织系统构成影响,从而引发失眠。

  失眠的症状

  失眠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如进入睡眠所需时间在30min以上,以及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疲劳等。若长期失眠会对内分泌失调造成影响,引发月经不调、肥胖等并发症。且失眠会对患者心理、精神状态造成影响,容易引发焦虑、神经衰弱等并发症。

  失眠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具有辨证施治的特点,针对证型提供中药治疗,如1.气阴两虚:该证型是因长期失眠、熬夜导致气阴受损所致。症状表现为心悸、咽干、心烦气躁、失眠等。舌质红、脉细数,苔少津。应以益气养阴为主,可予以生脉饮。

  1.心肾不交:久病伤阴、体虚等因素导致的肾阴不足、水不济火,或者情志过极等因素导致心肾失交等因素与该证型的发生有关。其常见头晕耳鸣、心悸不安、心烦不寐等症状,应以养心安神、滋阴降火为主,可予以黄连阿胶汤。

  2.心脾两虚:劳心伤脾、思虑过度所致心神不宁、心血不足与该证型发生有关,其常见失眠多梦、头晕、心悸等症状,应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为主,可予以归脾汤。

  3.心肝血虚:肝阴不足、心血亏虚等因素与该证型的发生有关,而过度劳累与情绪失调为主要影响因素。常见心悸、失眠、盗汗、口干舌燥等症状,应以清热除烦、安神、养血益气为主,可予以酸枣仁汤。

  4.肝郁气滞:情绪波动较大导致的肝气郁结,使得肝脏功能失调,气机不畅,进而影响心脾,使得心脏失去滋养与该证型的发生有紧密联系。常见情绪不宁、心情抑郁、焦虑烦躁等症状,应以健脾安神、疏肝解郁为主,可予以逍遥散。

  5.痰热内扰: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宿食停滞,痰热上扰,胃气不和与该证型的发生有紧密联系。常见心神不宁、纳呆、头昏重、失眠等症状,应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为主,可予以黄连温胆汤。

  (二)针灸治疗

  1.痰热扰心:常见症状为易惊易醒、常做噩梦、失眠、口苦心烦、头昏等,应以和中安神、调和静脉以及除温化痰为主,在针灸时辨证选取主穴,包括内关、神门、百会、四神聪,配穴为足三里、合谷,可采取平补平泻法进行针灸治疗。

  2.心胆气虚:常见不易入睡、自汗乏力、心悸胆怯等,应以益气镇惊、调和经脉、养心安神为主。针灸穴位主要为四神聪、心俞、神门、百会、胆俞、内关,采取平补平泻法针刺治疗。

  3.肝火扰心:该证型表现为情绪急躁易怒、不易入睡、失眠、不思饮食等,应以调和经脉、清心去火为主。穴位选取百会、太冲、神门、风池、四神聪、行间、内关。

  4.心脾两虚:表现为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应以补益心脾、调和经脉为主。穴位选取三阴交、神门、心俞、内关、脾俞、四神聪、百会穴。

  5.心肾不交:表现为夜不能寐、心烦意乱、多梦等,应以交通心肾、调和经脉为主,除上述主穴外可增加肾俞、心俞、太溪。

  6.淤血内阴:表现为胸不任物、失眠等,应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主,除主穴外可增加膈俞、肝俞、血海。

  (三)推拿治疗

  针对证型辨证取穴后选取推、揉、按、点等手法作用于经络、穴位,可起到调理脏腑、纠正阴阳平衡等作用。

  失眠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多采取抗抑郁焦虑药物、安眠药,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肽普兰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者文拉法辛、阿米替林、三唑仑、米氮平等药物。针对不同症状、发病原因所用药物不同,但西药长期服用容易引发不良反应。

  (二)心理治疗

  心理情绪因素与睡眠发生紧密联系,通过心理治疗如注意力转移法、引导患者抒发负性情绪等能够缓解患者消极心理。同时可指导患者进行自己喜欢的事,接触大自然,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或者指导冥想等能够辅助患者消除消极心理,保持良好心态,从而消除病因,改善病症。

  (三)睡眠认知行为治疗

  睡眠认知行为治疗是针对病因采取多样性措施重塑患者的认知模式,如睡眠卫生教育、松弛疗法、刺激控制、认知疗法等,能够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良态度与信念,消除影响因素,从而改善症状。

  综上,中西医在失眠中均有不同治疗措施,以药物治疗、理疗、心理治疗为主,均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两者结合应用可协同增效,起到的效果更为突出。

责任编辑:吴英兰
新闻关键词:失眠治疗为主因素睡眠